驻澳门部队仪仗队旗手、护旗手讲述二十载澳门情缘 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莲花卫士”心中
二十年濠江奔流,风展军旗如画。作为“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定捍卫者和模范践行者,驻澳门部队官兵用青春与热血守护国旗、守卫澳门。
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珠海传媒集团寻访到这群被誉为“莲花卫士”的官兵,听他们讲述他们与澳门血脉相连、共生共荣的深厚情谊。
采写:本报记者戴丹梅金晶
见习记者佘映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澳门回归日感受珠澳深情
20年前的今天,历经400多年沧桑的澳门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驻澳门部队仪仗队旗手张斌、护旗手郭林是澳门回归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1999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依法进驻,履行澳门防务。当天中午,约500名官兵分乘10辆轮式装甲车和60多台其它车辆从珠海基地出发,旗手张斌、护旗手郭林守护着国旗站立在第一辆军车上,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中沿途所见仍历历在目。
“从珠海基地到拱北口岸再到澳门,一路上满满都是人。在拱北口岸,老百姓热情欢送,喊着口号给解放军送鲜花;进入澳门,也有许多市民沿街欢迎。当时听到澳门市民的欢呼声,眼眶都是湿乎乎的。”张斌回忆说。
“12月21日早晨8时,我们将部队进驻后第一面五星红旗准确无误地升到了澳门上空。”时隔多年,郭林向记者讲述时仍非常激动,“站在澳门守卫这一方土地,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澳门寸土寸金,解放军刚入驻澳门时只能“蜗居”在龙城大厦,全体官兵的生活、训练全部在大厦内完成。作为驻澳部队第一批新兵的一员,孙宗管清晰地记得,为了保持体格他和战友们经常跑楼道、爬楼梯,“日子久了把楼道瓷砖都磨亮了”。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我们训练不吹哨子、不喊口号,部队的防务轮换都选择在凌晨进行。”孙宗管说。
军营开放日激发爱国热情
每逢五一、十一、国庆、春节等节庆举办军营开放日,展现文明威武之师的形象,是解放军进驻澳门以来的传统,也是备受澳门市民期待的与驻澳门部队“亲密接触”的时刻。
2003年2月1日举办的军营开放日上,曹平守护着五星红旗在澳门的土地上升起,这是他首次担任护旗手。“在参加升旗仪式前,一些老战士告诉我当天会有很多澳门市民前来观礼,可是当天澳门市民们的热情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当天上午9时,曹平和战友们整装待发。当营区大门打开的时候,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了他:营区到升旗地点约300米长的马路两边满满都是热情的澳门市民,营区周边居民楼的阳台上、窗户后面也站满了人,他们挥舞着国旗和澳门特区区旗,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当时我能听到一些粤语说"好整齐啊""好帅啊""好开心啊",深深地感受到澳门市民爱国的强烈情感。”曹平说。
升旗过程中,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大爷让曹平印象深刻。国歌响起时,许多人跟着唱,此时一个苍老而洪亮的声音在四五十米外响起,清晰地传入曹平的耳中。“他的普通话不太标准,但我能感受到那种深情。”曹平说。
2004年澳门回归祖国五周年驻澳门部队新营区首个开放日,旗手徐增宝负责为澳门市民讲解武器装备。当时,一个澳门的小朋友看完武器展示和讲解后,在现场驻澳部队官兵的帮助下达成心愿、亲手摸到了真实的武器。
“当时他非常兴奋,冲我们竖起大拇指,用普通话说"解放军叔叔辛苦了",听完这句话顿时觉得自己一切的付出都值得。”徐增宝说。
“天鸽”面前凸显军民真情
在许多澳门人的记忆中,2017年强台风“天鸽”堪称一场噩梦。台风过后,断水、断电、断网、水浸等问题接踵而至,街上满目狼藉,倒伏的树木、折断的电线、破碎的玻璃随处可见。
为尽快恢复澳门特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包括旗手陶成聪在内的上千名驻澳门部队官兵经批准后走上澳门街头协助抢险救灾。
澳门的街道大多狭窄,垃圾堆积物只能靠人力一袋一袋运出。官兵们冒着酷暑、顶着恶臭,夜以继日地进行清理工作。“长时间在这种闷热的环境下工作,有的战友中暑晕倒了。”陶成聪回忆说。
三天三夜的艰苦奋战,澳门市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不少澳门社团、学校为官兵们送来贺卡、食物,但官兵们牢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要求,婉言谢绝并全身心投入抢险救灾当中。
正是解放军严守纪律、扶危救难的举动,赢得澳门市民的信赖和拥戴。
一个个暖心的场景在街头巷尾发生:澳门市民有的主动协助清理工作,有的送上热饭热菜,有的为官兵们戴上防尘口罩并为他们擦汗,有的在一旁大声夸赞并竖起大拇指……
“那一刻,我感觉我们就是血脉相连的亲人。”陶成聪说。
2002年到2006年在驻澳门部队担任仪仗队队长的刘翔和陶成聪有相同的感受。军车出行时澳门车辆基本都会主动让行,澳门市民一见到军车、军人都会主动挥手致意。每当这个时候,刘翔深深觉得“澳门是我的第二个家”。
新闻推荐
学生在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做实验。新华社发随着一记重锣敲响,澳门首只公募公司债券——澳门莲花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