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福祉 以人为本演绎珠澳幸福“双城记” 推动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便利港澳居民在珠工作生活

南方日报 2019-12-20 06:25

2013年,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正式启用,占地1.09平方公里,比原址扩大20倍。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摄

今年12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横琴医院投入使用,规划总床位数300张,让两地人民受益。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摄

地域狭小的澳门自身难以实现资源自足,来自祖国腹地源源不断的“输血”,成为维系澳门繁荣的重要能量。而珠海,就是这条输血管道上的关键“阀门”。

“同饮一江水,共叙两地情。”澳门与珠海唇齿相依。地处珠江出海口西岸的两地注定了在命运上的紧密相连,正如江河入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早在澳门回归祖国之前,经珠海地区输送的水、电、蔬果等物资就已源源不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澳门同胞带来的城市建设和服务业的先进理念,也惠及到更多的珠海市民。

时至今日,在这片土地上,珠澳两地人民来来往往,拱北口岸也晋升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陆路口岸。展望未来,随着更多惠及两地民众的举措的不断实施,将演绎出更具时代气息与人情味的珠澳“双城记”。

●南方日报记者董谦君

1守卫“生命线”

保障输水送电,维护濠江繁荣

“当年,从各地调拨来建设竹仙洞水库的一共有4000多人。我们用肩挑石、用车推土,几乎全年无休。”86岁的罗雄超拄着拐杖,和老伴黄凤娟并肩走在水库旁,这里是他们结缘的地方,也成为珠海对澳供水历史的起点。两老同为当年的建设者,建设初期的情形清晰地在他们脑海中浮现。

上世纪50年代末,澳门淡水资源匮乏,居民用水之难已达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接到澳门贤达联名致函求援后,经中央批准,位于珠海湾仔的竹仙洞水库作为对澳门供水的重要水利工程在1959年正式开工建设。

一江水,两地情,三代人,四管道。淡水资源是生产生活的基本必需品,关系到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质量,用“生命线”来形容供水管道并不为过。正因为有了像罗雄超黄凤娟夫妇这样的建设者,淡水才得以源源不断地从珠海的土地上流进澳门的千家万户。

总库容量240万立方米的竹仙洞水库在1960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同年,湾仔银坑水库竣工。而随着澳门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为了保障对澳淡水供应,珠海又陆续新建了竹银水库和月坑水库。

今年10月17日,第四条对澳供水管道工程正式通水。这条全长15.3公里的对澳供水管道,从横琴直连澳门路氹城区,日设计供水能力达20万立方米,在增加供水量的同时,还实现双线路供水,大大提高了供水保证率,平衡了澳门的供水分布。

60载光阴远去,涓涓细流涌动,汇聚成珠澳情怀。罗雄超一家三代人就几乎都从事与对澳供水相关的工作,也共同见证了60年来珠海和澳门的携手共进。据统计,从1986年至2018年,珠海每年对澳门的原水供应量从2000万立方米增长到超过1亿立方米,多年来始终占澳门原水使用总量的98%以上。

水电的正常供应,是城市运作的基础,让繁荣成为可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关于濠江两岸的灯火辉煌的影像曾给一代人留下深刻记忆,但不为人知的是,对岸的珠海也付出了心血。

在对澳输电的保障任务中,珠海无疑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1984年7月,当时珠海电网以110千伏珠澳AB线向澳门供电,年供电量仅有0.47亿千瓦时,开启了对澳供电的最初篇章。“即便在用电紧缺期间,也会有计划地制定用电方案,保障对澳供电不受影响。”南方电网相关负责人介绍。

对澳供电量这一数据到了1999年回归当年已达到1.95亿千瓦时。如今,通过6回220千伏线路、4回110千伏线路对澳门供电,2019年预计全年对澳送电约49.5亿千瓦时,年送电规模较1999年回归当年增长约24倍。截至2019年12月1日,南方电网向澳门输送电量累计突破500亿千瓦时,达到500.09亿千瓦时。

来自祖国的供给涵盖了方方面面,从淡水、供电,到粮食、蔬果,让血脉相连的澳门同胞感受到关怀,也让珠澳两座城市更深刻地连接在了一起。

2找准着力点

发力重点领域,共享民生红利

要把两座城,凝聚成一股力,必须要找准互惠互利的着力点。在教育、医疗、出行等面向公众的民生领域,越来越多的变化,让两地深度融合在一起。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的启用是珠澳合作中不得不提到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如果没有新校区,澳门大学很难取得如今这样的成绩。”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坦言。作为澳门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澳门大学原校舍栖身于氹仔的大潭山与小潭山间,占地仅0.05平方公里。为支持澳门发展教育、培养人才,2013年,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正式启用,占地1.09平方公里,较原址扩大20倍。

这也为澳门大学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奠定了坚实基础,吸引了众多全球顶尖人才来到澳门,共同推动澳门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发展。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澳门大学跻身前350位。

与澳门高校的合作,也使有着地缘优势的珠海得以把红利也带给当地学子。近年来,珠海学生前往澳门高校就读的人数在不断上升。一些澳门高校也在珠海当地设立考点,或者与珠海高校签署协议,保荐学生前往澳门读研。

把学校“办”到珠海,打开了珠澳交流互动的一扇窗口,如今,两地学子“迎进来”“走出去”都有着更便捷的渠道。珠海通过出台招生考试优待政策,保障澳门学生在珠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年安排超过1500名在珠海工作和居住的港澳人士子女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日前,《珠澳教育合作与交流协议》暨新缔结姊妹学校签约仪式在澳门举办,珠澳两地再增9对姊妹校,至此珠澳姊妹校增至39对。

在医疗领域,让两地受益的民生项目也不断涌现出来。本月初,在珠澳合作的一线阵地——横琴,当地的第一家三甲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横琴医院投入使用,规划总床位数300张,一期开张100张;上月底,第一家由澳门执业医生开设的诊所——欧伟乐内科诊所也正式在横琴开业,将澳门的“诊所式”医疗服务带到珠海。

随着珠澳两地一程多站、双城一日联游的旅游产品日渐火热,今年9月,60名港澳导游及领队正式领取了横琴新区专用导游证。据了解,港澳导游及领队可申请在珠海横琴执业的政策一经推出,数天时间内报名逾千人,培训认证规模一再扩编。首批领取到证件的澳门导游区咏凤介绍,”横琴与澳门之间24小时通关非常方便,将为两地游客带来更多优质旅游产品。”

“以民生项目为重要抓手,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澳门居民在珠海的融入感、归属感。”珠海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珠海将继续抓住医疗、教育、文旅等民生领域的重要保障工程,让珠澳两地不仅在空间上有贴近性,也要在民生事业上找准着力点,搭建无缝连接的生活平台,不断地探索跨境民生领域的合作,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把为澳门老百姓谋福祉作为两地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探索新模式

有望实现“福利可携带”政策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珠海和澳门在横琴建设集居住、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民生项目。为拓展澳门居民生活空间,一个名为“澳门新街坊”的综合民生项目正在横琴加快推进。

据介绍,珠澳正共同推进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澳门新街坊”项目,即将启动土地出让程序,预计可提供3800套住房,可解决超过1.2万名澳门普通居民的住房需求。横琴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将探索在居住、教育、医疗、养老、社区管理等方面提供趋同澳门本地的服务,争取实现入住的澳门居民“福利可携带”政策创新。

现如今,澳门人生活工作在珠海已经不再是新鲜事。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底,在珠海参加社保的澳门居民共2383人,在珠海就业的澳门居民607人;而在横琴,常年在此生活的澳门人超过400名。推动澳门居民跨境生活居住进一步便利化,成为了珠澳合作当前面临的新课题。

两座城,一条心。力往一处使,需要巧劲。惠澳利澳政策体系的逐步形成,为澳门居民提供更具便利的生活方式。

与澳门仅一墙之隔的茂盛社区,有着港澳住户425户,港澳人数1275人,港澳居住户数占比达36%。日前,拱北茂盛社区、澳门街坊总会、珠海市社会工作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湾区特色”社区治理共同体。协议的签署标志着珠澳两地在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领域进入更长远、更广阔、更深入的合作发展阶段,三方将充分发挥珠澳两地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的综合优势,提升珠澳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更多惠及民生的实招正在不断推出。在横琴综合服务中心,“澳门投资建设项目申报绿色通道”“澳门商标申请人服务专窗”“澳门居民办理不动产登记服务绿色通道”等优先通道已经开通,进一步提升服务澳门企业和居民的水平。

风雨同路,破壁垒,辟新径,惠民生,谋实事。20年间,珠海与澳门相依相傍,点滴交融。如今,同心共进的两地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道路上将迎来更多的民生议题。珠海提出,将以横琴为重点,继续探索社会民生领域合作,把重点关注的对象从澳门投资者逐步向澳门普通民众转变,为澳门居民在珠海就业、居住、上学、看病创造更便利的条件,一个个动人的“双城”故事还将持续书写。

■聚焦

澳门居民在横琴

已参保360多人

在横琴、一体化区域内办理居住证的澳门居民,可以城乡居民身份参加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今年7月,这项试点工作正式推出。

7月4日一早,澳门人梁健昌便带着年近七旬的岳父母来到横琴综合服务中心,一家人喜滋滋地领取了各自的珠海社会保障(市民)卡。“小小一张卡,体现了内地对澳门同胞的关爱,太暖心了。”。

梁健昌一家人成为第一批领到珠海社会保障(市民)卡的澳门居民。常住横琴的澳门居民参加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正式推出,意味着除此前的就业、就学外,在横琴一体化区域办理了居住证或购房、租房的澳门居民,也可参加内地社保,享受与珠海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障和缴费标准。

一同领卡的还有常住横琴的澳门居民吴丽卿。“在澳门看病的时候,免费的公立医院经常要排很久的队,私立医院的收费又比较高。”吴丽卿说,现在可以选择横琴或珠海任何医保定点机构就医,“方便很多,也实惠很多。”事实上即日起,他们不仅在珠海可以持卡看病报销,甚至在内地任何一家与珠海医保联网的医院都可以享受医保结算待遇。

该试点是珠澳两地推行的医疗保障领域合作项目,在不改变现有政策体系、经办模式的基础上,为澳门居民来横琴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便利和保障。同时,珠海将澳门居民纳入预约诊疗系统,给予澳门居民就医市民待遇。如今,已有360多名常住横琴的澳门居民参加了珠海医保试点。该政策将先在横琴一体化区域内试点,视情况逐步在全市范围推广。

据介绍,目前,珠澳两地实行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为探索珠澳两地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试点方案明确,澳门居民常住横琴(含横琴、保税区、洪湾一体化区域)且办理了居住证的,可以参加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筹资由个人和横琴新区财政共担,目前学生和未成年人个人缴费180元/年,城乡居民个人缴费410元/年,财政补贴均为590元/年。

横琴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举措是珠澳两地在医保领域深度合作的尝试和突破,是对国家支持在内地居住的港澳台居民依法参保的具体实践,也将为养老、就业、教育等更多社会政策的协同创新提供经验。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理事长吴小丽表示,该项试点给了澳门居民多了一项选择,让澳门居民更安心。内地人口多、病例相对多,临床经验丰富,在横琴生活的澳门居民也希望享受就近医疗服务,澳门居民参加珠海医保,也将为澳门居民在内地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便利和保障。

据统计,2018年澳门居民在珠海市就业参保人数约为2017人,澳门学生参保人数约151人,澳门户籍参保人在珠海市住院报销待遇享受人次为349人次,门诊报销待遇享受人次达4408人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约363万元。截至2019年10月底,在珠海参加社保的澳门居民共2383人,在珠海就业的澳门居民607人。

■各方声音

从1981年开始,珠海一中就与澳门学校开展交流,近年来的交流更为频繁。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万众期待,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与教育合作交流也越发密切,各地应该携手助力湾区教育新跨越,着眼于融合性发展,构建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打造湾区教育新图景。

——珠海市第一中学校长韩延辉

横琴毗邻澳门,越来越多的澳门人士来横琴工作、居住和生活,医疗机构的设立将大大方便这些人群。以澳门诊所在横琴开业为例,引进澳门医疗模式到横琴,为横琴乃至大湾区的门诊医疗服务方式开拓探索提供参考和借鉴。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副理事长陆南德

尽管从空间上珠海距澳门很近,但是过去员工从澳门到珠海上班还需要转车,先坐出租车到关口,过境后再转车。如今开通了跨境班车后,两地通勤时间大大缩短,澳门员工到珠海上班只要半个小时,为澳门企业员工和会展组团参会参展的澳门人士往返珠澳两地提供便利。

——澳门格雷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辉

在横琴居住的澳门居民面临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不同的挑战,街坊会可以成为本地居委会、政府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服务对象既包括在横琴创业、就业、就学、居住、旅游以及养老的澳门居民,成为澳门居民融入横琴的一个连接器和缓冲垫。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全职社工陈志辉

■数字图谱

98%

●据统计,从1986年至2018年,珠海每年对澳门的原水供应量从2000万立方米增长到超过1亿立方米,多年来始终占澳门原水使用总量的98%以上。

24倍

●截至2019年12月1日,南方电网向澳门输送电量累计突破500亿千瓦时,预计本年度年送电规模较1999年回归当年增长约24倍。

2383人

●截至2019年10月底,在珠海参加社保的澳门居民共2383人,在珠海就业的澳门居民607人。

1万人次

●常住横琴的澳门居民超过400名;年度横琴就医的澳门居民约1万人次,占横琴门诊就医人数的近10%。

新闻推荐

“智慧大脑”打通市域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汕头市首个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心在濠江启用

10个部门入驻,汇集12个业务信息系统,实现社会治理一体化运作。经过4个多月的筹建,濠江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心近日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