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中心医院引进粤东首台复合手术室机器人DSA “一站式”解决多种复杂手术

南方日报 2019-12-17 06:23

复合手术室可“一站式”解决多种复杂手术。

复合手术室机器人DSA。

11月29日,汕头市中心医院复合手术室正式揭牌启用。

日前,汕头市中心医院的复合手术室正式揭牌启用。作为粤东第一间复合手术室,医生在其中可以一边施行介入手术,一边通过造影设备检验手术效果。在同一地方、同一时段,对同一病患实施多种手术,使原本需分开多次进行的手术,“一站式”得到解决。既提高手术效率,也避免多次手术、转送病人时的风险。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宋芾通讯员黄晴

融入多种治疗模式患者无需多次转移

64岁的陈伯,就于近日作为粤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体验了一把复合手术。

因“进行性双侧下肢无力,酸痛4个月”,陈伯来到汕头市中心医院就诊。经检查,他的椎体内血管畸形,出现硬脊膜动静脉瘘,病变位于颈椎和胸椎,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按照以往,由于需使用不同类型的大型设备,陈伯的手术需分几次进行,先送到介入室进行造影,然后进入手术室接受手术,再送入介入室进行造影确定手术位置、情况,过程波折,病人在运送过程中也易发生状况。现在,这些步骤都能在复合手术室内完成。

在北京宣武医院张鸿祺教授的指导下,汕头市中心医院复合手术室内首台复合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先进行全脊髓造影,证实瘘口的位置分别在第二颈椎左侧和第七胸椎右侧。然后,在DSA机透视下准确定位,医生分别予以第二颈椎左侧半椎板切除和第七胸椎右侧半椎板切除,暴露硬脊膜下动静脉瘘口,予以电凝切除。随后,再次行脊髓血管造影证实瘘口已经处理干净,手术结束。

据神经外科二病区(脑血管病区)主任蔡楚伟介绍,复合手术室,又称“杂交手术室”,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复合手术室融合了介入、外科、腔镜等治疗模式,患者无需在介入导管室和外科手术室之间多次转移,从而避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缺氧和生命体征不稳定等风险。

介入手术与外科手术同时进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诊疗效率、优化手术流程。而复合型手术室内涵盖的数字化、网络化手术导航平台,能够实时将影像检测结果更新到外科导航系统中,关联患者信息,并通过大屏幕及时显示,为医生提供最佳手术路径参考及术中影像的动态变化。复合手术室的建立,已成为各医院临床综合治疗实力的重要标志。

可根据不同需求智能移动

汕头市中心医院的复合手术室引进了粤东首台复合手术室机器人DSA:GEDiscoveryIGS7OR,是全国第三台、广东省引进的第二台该种仪器,也是广东省首台成功开展了神经外科复合手术治疗的GE复合手术室机器人DSA。

蔡楚伟告诉记者,这台DSA是全球首台可以智能自由移动的大型影像设备。在手术室地面与天花板无任何导轨,无固定的停机位,可以根据复合手术的不同需求进行智能自由移动,并且最大限度节省手术室空间:在术前过床、麻醉、外科手术、术后过床时候,可以停在手术室边上,为护士、麻醉医生、外科手术医生提供充足的空间;术前、术中、术后需要进行DSA造影以及介入治疗时,可以一键快速移动到床旁,从任何手术部位切入,快速完成DSA造影和介入治疗。

“越复杂的手术,参与的医护人员就越多,也就越拥挤,一张手术床就那么大,医生都围在床旁,尽量去掉仪器不必要占用的空间非常重要。”神经外科二病区医师张伟杰说。

同时,该机器在天花板无任何导轨,层流区域非常干净整洁,可以保障外科手术室严格的垂直百级层流。

除此之外,该机器拥有高清CT成像,术前、术中、术后提供即时高清CT图像,无需在手术室额外安装CT;拥有先进的多模态影像融合导航,可以无缝整合病人的CTA、MRA等影像,直接融合7OR透视图像,术前提供手术计划,术中提供精确引导,术后提供手术效果评估;机器还具备3D打印数据制作,为医院科研提供有力帮助。

让病人少跑让北上广专家多跑

复合手术室启用仅半月余,汕头市中心医院就已在其中成功开展了多例复杂的动脉瘤手术。除了应用于治疗神经外科疾病,该手术室也将用于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骨科等领域疾病的治疗。

谈起该复合手术室的建立,蔡楚伟表示期盼已久,“2014年底,北京的一家医院率先在国内建立复合手术室,引得全国的专家都前往该院参观,我们当时特别羡慕,什么时候我们医院也能建立这样的手术室就好了。”

“一间复合手术室的建立,并不是引进一台先进设备那么简单,由于仪器使用时具有辐射,我们严格按照标准在墙体内做防辐射等处理,由于合并了两间普通手术室,这里就存在医疗资源被浪费的可能,经过多方讨论,复合手术室采取巧妙的设计,既可以进行复合手术,也可以进行普通手术。”蔡楚伟说。

“有不少潮汕地区的病患长途跋涉前往省城就医,举目无亲,衣食住行花销巨大,有了这个先进的数字化手术平台,我们可以把北上广的专家请下来,让病人少跑,让专家多跑。”蔡楚伟说。

■对话

汕头市中心医院院长许海雄谈复合手术室

打破学科壁垒让“1+1>2”

记者:在您的大力支持下,这间复合手术室才得以建成,您建立这间复合手术室的初衷是什么?

许海雄: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诊疗手段越来越丰富,人们可以通过介入、腹腔镜、内镜治疗等治疗疾病,在不同状况下,不同方式各有其优势。但由于疾病的复杂性,有些患者需使用多种技术手段,才能解决病灶。因此,现代医学理念亟须多学科交叉、联合治疗的方式,来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依靠复合手术室这一数字化平台,合并多次手术为单次手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减轻患者的痛苦。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复合手术的?

许海雄:复合手术并不是简单地把不同手术室的仪器设备、人员放到一间手术室里,其根源在于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将手术室和DSA、CT、MRI检查合并,无缝转接,把现代化影像诊断或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整合在一起,把原本需在不同手术室、分开才能完成的重大手术,合并在一个手术室里一次完成,转变单打独斗的思维模式,使得“1+1>2”。

复合手术在实时影像学的引导下,其治疗更精准,减少患者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更能提高预后。患者无需在检查室和外科手术室间多次转移,避免了患者在转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记者:您对这间复合手术室有何期待?

许海雄:我们将配备齐全的手术室和导管室DSA造影设备整合,其涵盖智能工程、净化装修工程、设备工程、网络通信工程等,花费了不少心思,但值得。将来,我们还要引入CT、磁共振等大型设备,组成超强功能的复合手术室,造福于潮汕地区的百姓。

新闻推荐

言浅意深 余韵无穷 《碧霞庄诗草》序

戊戌秋日,中山大学中文系78级同学返校重聚,在康乐园执手言欢,共庆入学40周年。当天晚宴时,荣章兄约我走出餐厅门外,闲聊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