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与细微 读林继宗系列长篇小说《魂系潮人》有感
林继宗的创作实践及作品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其代表作系列长篇小说《魂系潮人》,众多文友已分别从主题思想、审美情趣、文体特征、叙事结构、语言风格及区域文化特色等多方面进行了评论,我这里仅是作为补充,对他的文学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谈点感受。
一
作者的这一文学巨著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宏大。具体表现为:
总揽题材的大气魄。诗化散文式系列长篇小说《魂系潮人》,是我接触到的部数最多的系列长篇小说。《魂系潮人》共有5部,282多万字,结构、人物、情节、意境、气韵与语言前后贯通,一脉相承。这是一套自传体的纪实性的小说长篇系列,全书以“我”为叙述主体,讲述“我”的成长过程和生活经历,“我”的家庭内外,发生在“我”身边的人和事,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由于“"我"的艰难曲折的成长是与国家坎坷的命运遭际交合在一起的”,“以个人的命运折射出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黄景忠《奔流的生命长河》),因此就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自传,而是反映整个国家的历史,是“将个人的生活体验转化为民族的共同记忆”(段平山《个人的生活体验与民族的共同记忆》),展示给读者一幅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人生的画卷。林继宗是66届老高三,我是66届老初三,我们同属“老三届”,所处的时代相同,遭遇的社会大事件也基本相同,我们见证了共和国的历史,作者的成长史也是整个国家的发展史和整代人的生活史,创作的意义就显得十分宏大和深远了。
魂系潮人的大情怀。作者的题材选择是写潮人。为什么要写潮人?首先是潮人值得一写,“世界上的潮人达到五千多万,分布于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具有独特历史背景、经济纽带和文化底蕴的种群,不论其具备的智商、情商、智力与活力,还是其拥有的资源、财富、文化与人脉,其成就其贡献其影响均为世界所瞩目。”其次是有着强烈的愿望和深切的爱,“我热爱生我养我的故土,热爱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的汕头市”,“我热爱生我养我的潮人,热爱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的潮人社会”,“潮人,一生一世的恩人;潮人,一生一世的亲人;潮人,一生一世的情结;潮人,一生一世的文缘!”(《魂系潮人》总后记)作者怀着一颗对故土、对潮人的感恩之心,将写潮人和潮人文学视为责无旁贷的责任和文学创作的最大乐趣,满怀激情地去书写潮人,讴歌潮人,抒发的是一种大爱,一种大情怀。
整合文体的大手笔。作者没有循规蹈矩地按照小说稳妥的传统写法来创作《魂系潮人》五部曲,而是将文学的三大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有机整合到一起,形成了这种诗化散文式系列长篇小说。小说并不刻意追求人物与故事的完整性,而是在谋篇布局上把内容相联系的小说、散文、诗歌联结在一起。在文体上更多地揉进散文、诗歌的因子,这样就形成了作者自己设想与期待的艺术风格:在向读者展示人物与故事时,能呈现更多的诗歌与散文的语言,隐含更多的诗歌与散文的意境,抒发更多的诗歌与散文的情韵。这样无论不同体裁还是不同因子的融入,不仅使小说的内容更丰富多彩,也使这种跨文体写作结构更舒缓有节奏,意境更深远开阔。作者这种大胆的尝试与探索,显示出掌握运用各种体裁的超凡能力,不愧文学创作的大手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给予了热情称赞和充分肯定:“系列长篇小说的诗化与散文化,是对长篇小说有益的尝试,是新的文学创作实践。”
二
与林继宗先生文学创作宏大的整体风格相媲美的,是他在具体的作品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细微功夫。
细致入微的描写。要想使小说的人物与事件生动感人,吸引读者,就离不开认认真真的描写。
《魂系潮人》第二部《海岛》第75页写到,贫穷饥饿的知青点,对生物圈中野生动植物的毁灭与围歼,必将遭到可怕的报应与报复。文中充分运用场景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将惊心动魄、惨不忍睹的“人猪搏斗”场面刻画得活灵活现,犹在眼前。
作品的景物描写与刻画人物、叙述事件紧密联系。而在语言描写上,作者在一些人物对话中有意使用了潮汕方言,这不仅符合人物性格,也贴近生活,相信潮汕和闽南的读者读起来会感到亲切可信,视汕头为第三故乡的我,读着也有一种亲近感。
运用剧本人物形式,变叙述语言为叙述人语言,是作者语言描写的独到之处。第四部《潮人》第46章至第51章,是用第一人称展开情节。父亲柳成河丧妻一年后,欲与萧侯兰结合,遭到女儿的反对,萧侯兰苦等7年才开始与朱老师交往。柳成河带着受伤的心灵到了小岛航标站,遇上了渔村女子姚菲。姚菲泼辣能干,在生活上给柳成河很多帮助,两人渐生情愫,可是女儿柳玉琴从心里不希望有这个“半文盲的、粗野的、当小贩的妈妈”,还要阻拦父亲,但是,柳成河已铁了心,不再软弱了。柳玉琴也意识到了,“如今,再不是9年前了,爸爸的头发已经灰白,背似乎也有点驼了,而且总是咳嗽着。是啊,他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小说分别用柳玉琴、柳成河、萧侯兰、姚菲作为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展开情节。这样的叙述方式显得更真实生动,心理描写通过内心独白的形式效果也更佳。
细小生动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能使情节更生动,更能抓住读者。作者善于利用细节表现人物,突出主题。
第一部《家园》第37页、第195页都写了老阿姆给“我”一角三分钱的细节,这一细节彰显了海边人家的善良品格和友情:
……有一天,我听到“笃笃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呀,一位满脸皱纹、缠着小脚的老阿姆,这不正是家乡的老邻居葵姆吗?我亲热地拉着她的手,迎进门来。老人家已经年近九旬、步履蹒跚了。她颤巍巍地从怀里的小布包中掏出带着体温的一角三分钱,塞到我的手心里,说:“阿宗仔,你留在老屋的那半桶蚌壳,我把它卖了,这是卖得的钱,你拿着,好买纸笔用。”我不肯要,她笑吟吟地硬是塞进我的小口袋里。她,捎来了乡情,又带着温馨走了,那古朴而佝偻的背影永远地走进了我的记忆里。捏着这一角多钱,沉甸甸的,总不舍得花,让妈妈存了起来。4年之后,93岁的老葵姆辞别了人世。我含着泪水,让妈取出那一角三分钱,又加上自己零花积存的几角钱,添在妈妈的钱里买祭品。
细腻深切的情感。诗化、散文式尤其擅长表达丰富的情感。系列长篇小说作者通过独具一格的笔触将乡情、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挥发得淋漓尽致,着实达到了魂牵梦萦、情真意切的程度。
作者并不刻意追求文字的华美,而是把抒发真情放在行文之首。在第一部《家园》中,表现亲情的系列文章最能打动读者,比如对母亲、父亲的缅怀,对远在香港的大姐的思念,都是“通过点点滴滴、枝枝节节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去表达这种真挚的感情”。(黄景忠《奔流的生命长河》)
再看对爱情的表述。第三部《港湾》中,小史与林珍的爱情,第四部《潮人》中,段新光与赵文卿,柳成河与姚菲的爱情,都写得可歌可泣,满怀仁爱、道义之心,令人感动不已。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文惠)冬日暖阳,翰墨飘香。近日,由汕头市机关书画院主办的《得逸墨韵颂中华》书画作品展在市机关书画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