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开启医疗、教育、公益和信息化等发展新篇章 迈向“国际化” 助推“高质量”

南方日报 2019-12-03 06:31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与中国移动汕头分公司签订共建“5G+互联网+医院”战略合作协议。

“中科院数研院—北大儿少所—博艾特—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揭牌。

“智慧医疗帮扶计划·至臻眼科培训基金”启动。

张铭志教授(右)获聘国际名医集团专家顾问。

11月29日下午至12月1日上午,一场国际性眼科学术盛宴——2019年国际眼科研讨会(ISO)暨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眼科管理分会年会在汕头大学新医学院举行,除了设置38个特邀专家演讲以外,3个卫星会议,全场5G信号覆盖,两台利用5G的SA模式网络直播的眼科手术清晰地呈现在会场的高清电子屏上。

在国内外专家同道的共同见证下,会上举行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广东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中科院数研院-北大儿少所-博艾特-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智慧医疗帮扶计划·至臻眼科培训基金”启动仪式、张铭志教授获聘国际名医集团专家顾问授牌仪式,以及“5G+互联网+医院”签约仪式,开启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在医疗、教育、公益和信息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争相斥巨资建医院、引进人才,巨大的虹吸效应下非珠三角地区医疗机构普遍对今后面临的挑战有所担忧时,这间位于省尾国角的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正在朝着“建设创新型国际优秀眼科中心”的目标快步向前。

办会规模、参会人数创历史新高

本次学术盛会由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主办。3位外国专家、8位香港专家、20位省外专家莅临,300多位业内参会代表齐聚共襄盛举。汕头大学执行校长王泉院士、大会主席彭智培教授、大会主席唐仕波教授、亚太眼科学会(APAO)秘书长、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系主任谭智勇教授,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程伯群教授分别为大会致辞。

今年的会议,无论在大会规模或是参会人数,都创下历史新高,彰显出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强大感召力和开放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眼科同道参会。

38位特邀专家演讲授课,有的聚焦具体眼疾问题,有的提供宏观层面的政策建议,内容干货满满,现场提问互动踊跃,大会现场高潮迭起,令现场学员们获益良多。

“这样的会议每年都在汕头或香港召开一届,专家们济济一堂分享国际前沿研究及临床疑难解决经验,这是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走向国际的重要环节,也是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管理框架下的巨大优势。”该院常务副院长张铭志教授表示。

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共研眼科炎症疾病、肿瘤治疗

“这个眼科医学领域合作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可以说是广东省乃至全国首个,它同时也获批广东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张铭志教授告诉记者,“安德鲁·沙利教授(AndrewVSchally)于1977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过去的40多年中,他为整个世界的肿瘤治疗作出巨大的贡献,我们希望把他对神经肽、促肿瘤生长激素研究成果,与眼科的炎症性疾病、肿瘤治疗相结合。”

在过去的5年里,双方已合作了7个与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hormone-releasinghormone;GHRH)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已发表论文5篇,包括3篇PNAS论文。

为了将这样的工作延续,今年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与之达成进一步协议,经过迈阿密大学的批准,沙利教授愿意把他的工作站设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此举将大大提升该中心的科研能力,帮助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100万元专项基金“线上线下”培训基层医生

早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成立之初,医院就致力于帮扶基层年轻医生的成长及基层医疗水平,分别建立了规范化住院医生制度及基层医生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全国首创虚拟结合现实、wetlab的白内障手术技能培训模式。

多年来,该中心培训的青年医生及基层医生来自全国20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共91个地区;培训白内障手术医生3328名,其中可独立手术的基层医生452名,共独立完成手术量约22.1万例,为全国各级医院培养了扎根当地的医疗骨干,被誉为中国白内障培训的“黄埔军校”。

这几年,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发起中国志愿者医生行动,使西部地区眼科医疗水平取得了质的提升。鉴于此,中国民族医学会把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作为帮扶基层医生的智慧医疗培训总部,由上海宣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设立至臻眼科培训专项基金100万元,成为“智慧医疗帮扶计划·至臻眼科培训基金”,有计划、有流程地通过互联网远程教育等先进技术以及一对一线下帮扶基层医生,帮助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

采集标准化数据助力青少年近视防控

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国策。自今年上半年起,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启动“关爱儿童青少年眼健康进校园”主题活动,已先后多次走进校园,为学生普及健康用眼、预防近视知识,进行眼部检查、建立眼健康档案,提供专业指导。

为本地区每位学生建立眼健康档案,并让它伴随着孩子们走入中学、走入大学、走入工作岗位,在医护人员的专业呵护下健康成长,是张铭志教授一直以来的心愿,“这不仅是公立医院的责任,也是社会给予我们的任务。”

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国家卫健委于2018年发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管理办法》,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标准制定工作,鼓励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教育单位和相关企业参与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制定工作。

“唯有标准化的数据才能保障得出的结论、预防的措施是精准有效的。此次成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将以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和政策法规为导向,以博艾特的产业需求为牵引,以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的医学信息资源及教育资源依托,以中科院计算所的关键技术,共同推动粤港澳地区乃至全国的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发创新技术发展。”张铭志教授告诉记者。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程伯群认为,本次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将充分发挥四方各自特长,实现产学研的无缝对接,将满足核心技术研究和产业化需要,为各级教育部门、卫生系统提供近视大数据和有效干预方案;同时,支持和推动实验室在相关核心技术方面的研究和积累。

“借助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的专业技术力量水平,服务本区域的青少年儿童,通过大数据拿出最有力的证据、最有利的预防措施,真正把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控制下来。”张铭志教授说。

签约“5G+互联网+医院”建立智慧医疗

11月30日19时许,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与中国移动汕头分公司签订了共建“5G+互联网+医院”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汕头移动将优先配置5G网络资源,支持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医学科研和医疗创新,并借助中国移动粤东数据中心和广东移动AI中心的技术能力储备,开展5G医疗专网切片、5G远程超诊疗、医疗行业大数据分析、智慧医院建设探索,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共同打造5G+互联网+医院,助力该中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点学科标杆医院,打造粤东区域医疗新高地。

除了组建专家技术团队完成国际眼科研讨会会场的5G信号覆盖,11月29日下午,汕头移动还通过“云视讯”设备加载5G信号的方式,实现了对手术直播的技术支撑,进行粤东首次5G的SA模式网络手术直播,开创了本地医疗学术研讨与手术实践案例现场对接的先河,是5G从概念走向现实,从单纯的网络信号走向复杂的实际应用场景的一次落地和突破。

“汕眼”名片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眼科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

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学科

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国际眼科学会ICO眼科医师中国首个考试基地

中华医学会白内障手术培训基地

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专业基地

广东省白内障区域性防治培训基地

广东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广东省卫健委“远程会诊试点单位”

美国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协会白内障手术培训中心

4次蝉联华南区医院眼科专科声誉排行榜第2位,并连续3年在全国医院眼科专科排行榜中获得提名,被誉为“中国白内障培训的"黄埔军校"”,也是“无红包医院”。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宋芾见习记者蔡沚彦通讯员李培煌梅一帆

新闻推荐

11月楼市:人才政策带动二三线城市找房热度

晶报讯(记者李果)日前,58同城、安居客发布了《11月国民安居指数报告》,报告显示,11月全国重点监测67城在线新房均价16599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