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亦乐、杜伟坤演绎歌坛不老的神话 坚守梦想闪耀潮语乐坛

汕头日报 2019-12-02 01:01

本报记者陈文兰

30年前,第一届潮语歌曲创作大赛在汕举行,很快,这股“潮语风”吹遍潮汕大地,由此掀开潮语歌曲的序幕。在那个年代,潮语歌曲受到市民追捧,得到了充分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音乐领域的文化消费方式与行为发生变化,潮语歌曲从辉煌走向低潮。尽管如此,仍有一群坚守着音乐梦想的人,因为热爱而坚持,赋予潮语歌曲以活力与青春力量,宋亦乐和杜伟坤便是其中的两位。

作为潮语歌曲发展的见证者与亲历者,宋亦乐和杜伟坤有一个共识:为推动潮语歌曲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是一份情怀,更是一份责任!

坐在记者对面的宋亦乐、杜伟坤,不约而同地穿着深灰色的长袖衬衫、黑色休闲裤。作为在潮语乐坛坚守了二三十年的“常青树”,两人褪去昔日的青涩,如今的他们目光里充满热情和成熟。如闲暇聊天般,宋亦乐和杜伟坤回顾了潮语乐坛3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揭秘潮语乐坛的幕后故事。

“一片痴情是苦恋,十字路边把你呼喊,当初俺山盟海誓,为何如今对影只一人……”上世纪90年代初,当这首《苦恋》响彻大街小巷时,它的演唱者宋亦乐一夜成名,开始以专业歌手形象走进观众视线。“试唱这首歌时,我是模仿当时的港台流行风格,被小奇老师选中了,决定这首歌由我来唱”,说起当年情景,宋亦乐立刻变得眉飞色舞。

之后,《妹妹就像三月花》《酒歌》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将宋亦乐的音乐事业一次次推向高潮,也给当时的潮语乐坛带来了巨大影响。

近30年来,从名不见经传的业余歌手到如今的音乐人,宋亦乐在潮语乐坛看尽风云、始终坚守,演唱了一批接地气而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造就了潮语乐坛一哥的地位,他和《苦恋》也成为潮语歌曲的代名词。

“第一届潮语歌曲大赛的时,乐哥是我的偶像”,聊起出道,杜伟坤与一旁的宋亦乐交流着,“那一届诞生了不少时至今日仍脍炙人口的潮语歌曲”。随后,潮语歌曲以磁带、MTV等形式在电视、电台中开始与市民见面,甚至还登上了央视的文艺频道,受到追捧。“当时,汕头的大街小巷都在播放潮语歌曲,一时间潮语歌曲风靡潮汕大地。”杜伟坤谈起那个时代仍十分激动。

“等到第二届开始就有些蠢蠢欲动想要去参加,但是一直没有什么机会”,杜伟坤说,一路走来,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艰难,更有坚守音乐梦想的执著。直到第三届,杜伟坤终于鼓起勇气报名参赛,一首《爱的奖牌》一炮打响,得到大家的认可。

然而,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其发展与传播受到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作为歌手,也都有自己的不容易。“虽然潮语歌曲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宋亦乐说,因为热爱,所以执著。这些年来,他们在缺乏支持同时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把“潮语歌手”当作兼职,在日常工作之余,努力创作、推广潮语歌曲,让更多的人感受潮语歌曲独特魅力,像宋亦乐推出新专辑《父子》,而杜伟坤则带来《七夕》。

在面对如今的音乐“快餐”时代,宋亦乐、杜伟坤依然用自己对音乐的虔诚态度打造自己的作品,他们对音乐的态度实属难能可贵。“每一首歌都经历着相当夸张的反复推敲打磨”,杜伟坤告诉记者,《七夕》这张专辑除了涉及一些潮汕的传统文化之外,还考虑一些相对比较文雅的东西,是一张难得的传承潮汕民俗文化的音乐作品。

“在现在碎片化、速食化的环境中”,宋亦乐说,他希望自己可以坚守这一份很老派的作风,创作《父子》这张专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表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映孺子心声的歌曲通过宋亦乐高亢激昂的唱功表达得淋漓尽致。

宋亦乐、杜伟坤表示:好音乐不会消亡!“我们有些潮语歌曲已达到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水平的顶端”,宋亦乐说,相信有很多人都在期待着真正能够传承表达深厚情感的潮语音乐作品,所以他们一定会坚持音乐品质,做出自己的音乐风格。“用心去做更细致、更讲究、更有水准的音乐。”宋亦乐话音刚落,一旁的杜伟坤接着乐哥的话讲:“对,坚守下去,时间会证明一切。”

经典不朽,音乐万岁!

新闻推荐

乳腺癌的诊治与全程管理 当年的绝症如今已是“慢病”

□曾德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根据最新公布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