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嬷的榜样
● 宋秀玲
我的阿嬷很早就过世了,我不知道阿嬷长什么模样,然而,在我心中,却有一个善良、大爱的阿嬷神一样的存在。
每年阿嬷的忌日我妈总会供上一碗薄壳米烙,再念叨一句“阿嬷最喜欢吃这东西”。我就笑她:“你不要总说阿嬷喜欢吃这东西好不好,时代不同了,能不能给阿嬷换个口味让她也尝尝鲜?”然而我妈对我的话根本不当一回事,每年阿嬷忌日涛声还是依旧,薄壳米烙照样飘香。我妈总念着阿嬷对她的好,说阿嬷在世时对她很照顾,而在我爸那里听到的是,阿嬷临终时夸我妈是个好媳妇。
我上小学时,有一年,学校因缺教师,请了两位退休老教师帮忙上课。其中一位是新陇村的陈老师。陈老师教我们语文,人非常好,多才多艺,对学生也很关爱,课余还教我们写字、跳舞。多年以后,我看到电视在介绍潮阳的英歌舞,心内不禁一阵激动:原来当年陈老师教我们的花棍舞就是英歌舞啊?
在一次课间闲聊中,聊到我的家庭情况,只听陈老师一声惊呼:“啊,你是霞姐的孙女啊?霞姐是我厝边,人非常好,有一副热心肠。”于是跟我说起阿嬷在乡里如何敦睦邻里、扶危济困的故事。比如阿嬷自己刚刚买了新衣,发现有穷困人家没得穿,她即时把新衣送人。他说新陇人叫我阿嬷“霞姑”。那一刻我心里是满满的骄傲。
记得在我小时候,家里饭菜一出锅,妈妈就会先盛一碗叫我们给一家宗亲送去。他们家是贫困户,年年大队领救济。听妈妈说,这个善行是从阿嬷那里传下来的,阿嬷一辈子都在关照他们家。而我的父母也照顾到他家的子女成人,并助其创业。
大伯父说他小时候有一次傍晚去买米,回来后发现卖米的多找了钱。阿嬷叫大伯父即时把多出的钱退回去。大伯父委屈地说:“要不明天再去还吧,天都晚了。”阿嬷断然说:“不行!你不把这钱送回去我今晚会睡不着觉!”还有一次,上世纪40年代饥荒年,当时日寇入侵,潮汕大旱,颗粒无收,百业凋敝,饿死三百万人,卖儿卖女的惨剧时有发生,饿到水肿的比比皆是。大伯说,有一次看见阿嬷蹲在米瓮旁发呆,握着米筒的手在发抖,就问她怎么了。阿嬷说想装点米给隔壁的阿命家。大伯大叫起来:“咱家都吃不饱还要送米给人家?”阿嬷安抚大伯说:“咱家多加点水粥煮稀点还有一口吃,阿命家已完全断炊了啊!”
当年我们家算是大户人家,境况比村里的农民好多啦,但毕竟家大业大十多口人,在那个时期能保全自家生命已非易事,还要顾及他人,难怪儿子难以接受。然而,她的儿女们最终也都接受了,而且一辈子感怀不已。
我想,有些灵魂应该是有香气的吧?而且,那种香气可以感染到她身边的人,让人的灵魂也都馨香满溢。我大姑母一家现在算是事业有成,家里也请了帮工阿姨,大姑母从来不曾说过阿姨半句不是。每天吃饭都是招呼阿姨一起吃,一定要等阿姨上桌人齐了,才开始吃饭,很多人说大姑母最像阿嬷。而大伯父也总是说他这辈子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全凭阿嬷积的德。
新闻推荐
齐心集团董事长陈钦鹏。齐心高效立体库。“2万平方米的传统仓库,变成立体仓库只需要1000平方米,传统仓库70位操作人员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