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走进金砂中学,共话写作与阅读 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文学种子

汕头日报 2019-11-30 00:53

师生们认真听讲座

三位作家和师生们面对面交流

□ 本报记者 陈文兰 文/摄

“范文笔法如何运用到写作当中?”“名言名句当参考,要按自己的内心启悟去写作。”“怎样打造亮点,让文章有过人之处?”“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想办法让文章活起来。”这一问一答发生在汕头市金砂中学,问者是来听讲座的学生,回答问题的则是郭小东、陈继明和黄国钦3位作家。

日前,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进校园”活动在汕头市金砂中学举行,郭小东、陈继明和黄国钦3位作家带来精彩的文学讲座,并和师生面对面交流文学创作,勉励同学们要多思考,多实践。

伴随创作短片优雅的背景音乐,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作家、文科二级教授郭小东从自己的长篇小说《当太阳成为河流》说起,带来了题为《文学的地理常识——从长篇小说<当太阳成为河流><中国往事>五卷本说起》的深度演讲。“表扬使人进步”“我的理想万万千”,郭小东以漫谈的方式和学子们分享了自己的童年趣事,以及多年从事文学创作的点滴感悟和反思。

“潮汕话是最古老的中国方言”,郭小东说,语言就是文化,他自己从中找到了今天作为一个小说家的语感。在郭小东看来,潮汕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当传统遇见海洋,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交汇融合,这就是潮汕文化的魅力所在。郭小东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话语,不时引来同学们阵阵笑声与掌声,对于师生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重视本土文化将起到积极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陈继明深情回忆了自身走上文学道路的心路历程,深入浅出。“我们为什么要写作?”“什么是好文章?”讲座一开始,陈继明便抛出了几个问题,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一句“比才华更重要的是魔鬼般的耐心”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同学们。

陈继明就“如何写人物”做了深刻阐述,娓娓道来:要写活一个人物,必须关爱你笔下的人物,写到人物的内心里去。他以鲁迅笔下的阿Q为例说,当阿Q被捕入狱时,他爽利的答道“我想造反”。短短的4个字,阿Q的质朴和愚昧跃然纸上。陈继明强调好的文章要有独特的笔致,“以针挖井”的耐心在平庸的生活里不断挖掘文学的宝藏,点亮自己,温暖他人。

在交流中,作家们激情洋溢,逻辑严密,抑或旁征博引,古今中外作家创作的例子信手拈来,却又十分贴切,给同学们以深深的启迪。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一级作家黄国钦的讲座主题为“如何欣赏散文”,他以朱自清的散文打开话题,快速引领孩子们进入聆听状态。

在黄国钦的眼里,散文跟很多方面关系密切,比如语言的音乐感、节奏感;又比如散文是否带着情绪、感情、情感,是否讲究语言的疏密、留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等。黄国钦指出,写散文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弹性和张力,巧妙运用排比、省略等手法。

在互动环节,金砂中学的学生们更是踊跃提问,提出的问题或童趣,或实用,有的还不乏深度与个性,作家们都一一作了回答,让孩子们受益匪浅。“今天听了老师们的讲座,让我收获了很多写作方面的启发,对文学也有了更多的了解”,高二级学生小张开心地说。

据介绍,该项目是省委宣传部专项扶持,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活动,已持续近十年。本次活动由汕头市作家协会协办。主办方希望通过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以文学为纽带,连接校园,撒播文学种子,不断提高写作水准,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

新闻推荐

让民间文化在校园落地开花 全国首次民间文化进校园交流活动在汕头市举行

本报讯(记者陈文惠)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即将迎来70周年之际,为推动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学校教育紧密融合,为期两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