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盛:书法要学经典 不能脱离传统谈创新
■陈春盛书粤剧艺术博物馆碑记(局部)
陈春盛诞生于美术氛围浓厚的潮汕地区,8岁开始学习用毛笔描红,甫一接触便喜欢上了书法。兴趣加上勤奋,陈春盛的写字作业经常被作为范本贴堂示范,在学期末的家庭报告书上,老师这样写道:“书法方面有天分,望坚持学下去。”这句话似乎冥冥中注定了陈春盛与书法的缘分,在数十年的习书生涯中,他的每个重要转折点,都与书法密切相关。
谈及新快报主办的“翰墨青春传承岭南——广东青少年书法大赛”,陈春盛表示,这对弘扬传统文化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他同时告诫参赛选手们:学习书法一定要学习传统中的经典,脱离传统谈创新不可取。
■新快报记者陈福香
小时候常常用砖头练习高中才接触到宣纸
常常被老师表扬,陈春盛对书法的兴趣和信心逐渐提升,尽管小时候因为资源匮乏,陈春盛写字用的也是很普通的纸,甚至经常蘸水在砖头上练习写字。“因为砖头粗糙,字写上去很快就会消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水写纸。”陈春盛回忆,即使在那样有限的条件之下,他对书法的兴趣也从未被磨灭。
“直到高中,我才接触到宣纸,第一次知道原来宣纸是这样的。”陈春盛在学生时代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一直是学校墙报的主力,同时在篮球、田径、唱歌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
由于陈春盛对书法艺术的执着,所以工作之后,他还一直用心寻找更多的学习机会。1982年春节前,他在广州文化公园看到“羊城书画艺术学校”第一期学生毕业展览,展览馆门口贴着一张第二期的招生简章,陈春盛如获至宝,顾不得正午时刻空腹饥饿,马上坐车赶到学校报名。当时学习条件非常艰苦,陈春盛的工作单位是交通部四航局船舶公司,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东南边,那里连公交车都没有,每次都要骑一个多小时单车到市区文德南路上课,第一年没有钱买单车,只能向同事借,第二年攒了钱才买了单车。“我在学校学习了四年,每周三、六晚上都到学校上课,风雨无阻!就这样坚持学习隶书两年,楷书和行草各一年。”陈春盛回忆。
彼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艺术的热潮,很多艺术名家都出来授课,陈春盛因此有幸得到李伟、李家培、连登、周正山、卢苏等名家的悉心教导,书法水平迅速提高。
因为刻苦努力,他在学习一年多后就在比赛中获奖,那是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个、大规模的“文汇杯”全国书法大赛,当年5万多人参加,只有260人获奖。
对书法太入迷,他曾拿着毛笔去搅汤
从学校毕业后,陈春盛最早的工作就是在交通部四局船舶公司做技术工人,“当时我们与日本合作造船,船舶完工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些标语横幅之类的来庆祝。”陈春盛自然成为这方面的主力,“那时没有电脑喷画,几米长的横幅也是靠手写,没有那么粗的笔只能用面纱团代替。”陈春盛回忆说。
陈春盛的书法特长由此在单位广为人知,单位领导便将他调到办公室负责宣传工作。从那开始,陈春盛的每一次工作调动都与书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广州市政协书画室主任、广州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2017年,陈春盛再度回到广州市政协书画院。“我的工作调动都是因为书法,而最后回到广州市政协书画院,我希望能更多从事与书法相关的工作。”
陈春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参与书法教育,他认为学好书法,兴趣和坚持是两个必备条件。而他对书法的入迷程度也曾有一个有趣的往事,有一天傍晚,他一边做饭,一边写字,当时在煮汤,正等着水开了下青菜,听到水开,他就掀开锅盖下青菜,这时手里还抓着毛笔却以为筷子,便拿着毛笔搅拌汤水,一整锅汤成了墨汁……
书法因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的不同,书法的艺术性也各有千秋。陈春盛常年坚持在一线教学,感受到社会上习书的风气越来越好,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他告诉记者:学习书法,兴趣固然重要,但正确的方法同样不能忽略。
学书法要走传统路子
初学者可先从楷书隶书入手
陈春盛最为盛名的是隶书,现在的广州文化公园、越秀公园、白云山都有他题写的碑石,广为大众熟悉。广东的隶书从吴子复先生算起,到陈春盛已经是第三代,艺术讲究传承,但如何学好书法始终是很多爱好者追求的目标。有评论家称:“吴子复先生是成功的艺术家,也是成功的教育家。”从这句话中,陈春盛领会到教育之于孩子的重要意义,他以多年前接触到的一个孩子为例表示,若老师不能给予正确书法方向的引导,再有天分的孩子也会被耽误。
“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有的培训机构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要孩子学老师的字。”陈春盛认为,如果按老师指定的字体练习,短期内或许可以出成绩,但从长远学书法的角度考虑,绝不可取。
现今书坛出现了一些所谓“创新的流行书风”,引起大众审美的困惑,甚至怀疑学习经典碑帖的必要性。“中国书法流传下来的经典碑帖,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说明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并且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学习和传承。”陈春盛认为。
“艺术是从模仿开始,学习书法同学习其它艺术一样都需要模仿。书法的模仿就是临摹经典的碑帖,这临摹的过程就是传承,传承才能创新,历史上没有人能不学前人经典而独树一帜。”陈春盛如是说。
他告诉新快报记者,以隶书为例,可供临摹的汉碑就有100多个,但是如此庞大的数量可能数十年都未能完成临摹,因而吴子复先生将其为6类,并从每一类中选出一个从风格、造型、神韵最有代表性的石碑精心临摹而成,这6个碑分别为《礼器碑》《张迁碑》《西狭颂》《石门颂》《郙阁颂》《校官碑》。
在具体的教学上,陈春盛还看到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的选择。陈春盛认同书法包括硬笔和毛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硬笔书法适合一二年级的小孩。“毛笔书法千变万化,艺术性远远高于硬笔书法。”而关于毛笔书法的字体学习,陈春盛建议初学者先从楷书或隶书入门,“隶书的线条比较有骨力,对以后学习行书、草书也有很大帮助。”
陈春盛认为,学习书法不宜太功利,因为书法学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写好看的字,还可以通过书法学习提高个人的道德情操、文化艺术修养等。为什么有些人写书法经常闹笑话,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入学习研究字背后的含义,比如简体字一个字,不同意思繁体字就不同写法,如“头发”和“发展”的“发”就不同的写法,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
■个人简介
陈春盛广东澄海人,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书法院特邀书法家,广州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广州美术学院外聘副教授、岭南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广州航海学院和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客座教授。第十届、第十一届广东省政协委员。
自1984年开始,作品曾多次在国内书法比赛获奖并在各种报刊发表。2004年获得“广州文艺奖”。曾在澳大利亚和国家画院美术中心等地举办过个人书法展9次。出版有书法专集10册。书法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大型碑刻代表作有《红军长征过粤北赋》《粤剧艺术博物馆碑记》《车陂龙舟赋》《澄海奥飞市民广场碑记》等。
新闻推荐
举牌比罚款“记忆更深刻” 澄海交警出“新”招整治交通轻微违法
轻微交通违法者在路口举牌宣传。本报讯(记者陈史摄影报道)近日在澄海区的一些路口上,有市民在交警的监督下,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