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世界超级工程”汕头海湾隧道 日夜兼程,人机不停进发海底

汕头日报 2019-11-25 00:48

10月5日,海湾隧道东线隧道首段70米基岩凸起段贯通。

施工人员正铺设隧道里的管道。

施工人员正在盾构机头部更换刀盘刀片。

午餐时分,施工人员在休息室里吃上了可口饭菜。

闷热的隧道里,随时补充水分显得十分重要。

在闷热的隧道里,施工人员光着膀子安装隧道环。

工作人员浑身冒汗施工。

在巨大的盾构机里爬上爬下是家常便饭。

驾驶员在驾驶室里操控盾构机。

详情请扫二维码

汕头海湾隧道是我国第一条地处8度抗震设防烈度区的超大直径海底盾构隧道,由于工程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被多名院士称为“世界超级工程”。

项目位于已建的海湾大桥和礐石大桥之间,全长6680米,隧道长5300米,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双向六车道。海域段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隧道内径13.3米,外径14.5米,盾构段东线3047.5米,西线3045.7米。北岸中山东路、南岸南滨南路各设置1座立交,隧道北岸华侨公园、南岸海边分别设置1座风塔,隧道南岸设置1座管控中心及1处收费站。

经过阶段以来的盾构作业,海底隧道从海床以下13米深的地底由南向北穿越汕头海湾,环状预制板管片一节节地向深处延伸,单向三车道的壮观格局已初显规模:根据设计,海湾隧道单线内部结构共分三层,上层是排气通风通道,中层是三车道的行车通道,下层是检修和逃生通道。

在海底20多米下的盾构施工现场,工人们熟练地用机器吊起各种设备,有条不紊地作业。由于盾构作业要求连续推进不能暂停,隧道施工人员每天24小时分两班值守,确保盾构机运作不停机、顺利掘进。在盾构机不到10平方米的主操控室内,操作主司机和其他搭班同事需聚精会神地盯着仪表板上各项指标,认真细致地调整相关指数,确保掘进过程万无一失。每天,施工队伍分2班作业,全程都在机器轰鸣、潮湿闷热的隧道内工作,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经过夜以继日地施工,截至11月21日,东线隧道已掘进2206米,施工难度最大的第一段基岩凸起段已成功突破,第二段基岩凸起段顺利掘进了36米 ;西线隧道掘进1824米,距第一段基岩仅194米。按照施工计划,到明年初,东线盾构机可通过基岩剩下的基岩凸起段,明年上半年东线隧道盾构施工部分可望全线拉通。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柯晓 陈史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蔡晓丹

新闻推荐

医学物理师 肿瘤放疗的“隐形师”

□张武哲放射治疗是利用高科技的机器产生的高能X线治疗肿瘤,是一种局部的治疗手段。放疗对肿瘤有绝对的选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