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仅是厌学和叛逆那么简单 抑郁低龄化 家长莫忽视

汕头日报 2019-11-25 01:03

近年来,抑郁症低龄化的趋势引起了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广泛关注。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科副主任赵颖琳介绍,目前青少年患抑郁症的比例并不少,每月都会接到前来咨询和治疗的青少年患者。赵颖琳说道,青少年抑郁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因此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一定要及时。

压力难以承受 竟以自伤舒缓

手臂上一道道划痕,是彦瑜(化名)这段时间给自己留下的“印记”。来到医生面前时,高中生彦瑜低着头,说话特别小声。在与其母亲的交流中,大家才慢慢了解到女孩身上的“印记”是因抑郁症而来……

家中五兄弟姐妹,彦瑜排行老二,父亲经常在外地工作,妈妈又在家带着弟妹们,在家就哥哥跟她最聊得来。在很多人眼中,彦瑜的学习成绩不错,家人也对她给予较大的期望,希望她能考上重点大学。可是,进入高中之后,彦瑜明显感觉压力巨大,高一时还能“勉强过关”,可到了高二就“跟不上步伐”,考试排名时常靠后。内向的她朋友并不多,以往有什么事还可以跟哥哥商量,可今年哥哥考上大学后,彦瑜在家就基本没有人可以交流。

渐渐地,彦瑜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很差劲。刚开始她仍咬牙坚持学习,后来渐渐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易烦躁等症状,有时特别痛苦,她甚至用圆规等利器在自己的手臂上划过,以这种方式宣泄情绪,而这也使得她感觉“舒服一些”。

彦瑜曾和父母说过自己可能抑郁了,但父母对此并不重视,只是让她不要胡思乱想。直到后来,母亲见到彦瑜手臂上的伤痕,在不停地追问中,她终于止不住内心的情绪,在家人面前嚎啕大哭。经人介绍,彦瑜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就诊。一系列检查之后,赵颖琳诊断其为抑郁症,通过药物、心理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

抑郁呈低龄化 多重因素影响

据了解,抑郁症是造成自杀的最大杀手之一。权威调查显示,世界抑郁障碍发病率高达6%,但抑郁症患者接受治疗率却只有5%,相当多的抑郁症患者正处于“硬扛”的状态。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抑郁症群体呈现低龄化趋势,在赵颖琳接触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抑郁症患者只有11岁。

以往所了解的抑郁症多为成年人,而今青少年儿童也患上抑郁症,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结合汕头市心理援助热线近期接听及日常门诊接待等情况,赵颖琳综合分析认为,抑郁症低龄化受多重因素影响。如一些孩子每天接触大量复杂信息,且又缺乏处理广泛信息的能力,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而父母又忙于工作,家中独生子女普遍较为“孤独”。学校里学习压力大,课余有各种兴趣辅导班,孩子有难以承受的压力。而且,父母在社会上所承受的压力,有时也难免会传导给孩子。

许多人都会因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问题,出现类似于失眠、烦躁、食欲不振的抑郁状态,不过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通常可通过自我调节来改善。但有一部分人的抑郁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者状态比较严重,超出了“自愈”范围,这就需要及时接受治疗。一般来说,抑郁症患者都会出现情绪低落、抑郁悲观的状态,患者常会诉说“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对以前爱好的事情提不起兴趣,体验不到快乐。同时,还伴有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食欲下降、疲乏无力等症状。

了解厌学根源 区分抑郁叛逆

根据汕头市心理援助热线的相关统计,有不少青少年致电热线时,出现抑郁症状已有一段时间,有些甚至还出现过自残、自杀的想法。他们内心急切地想寻求外界的理解和帮助,并且也确实向家人或者朋友倾诉表达过。但根据他们的说法,身边的人并不理解,只是觉得他们“想太多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更有甚者觉得到医院“看这种病”简直是浪费钱,自己想开点就好。于是,有些出现抑郁症状的青少年就想瞒着父母,自己到医院就诊。

赵颖琳告诉记者,患抑郁症的青少年儿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厌学”,有些家长简单地认为是课业压力过重造成的,将这种症状贴上“讨厌学校学习”的标签。但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简单,普通厌学的孩子,当走出学校或回到家就“生龙活虎”,但如果是患有抑郁症的,则情绪会持续异常。

青少年儿童的抑郁症还经常被误认为是“叛逆”。青少年抑郁的表现相较于成年人的核心表现情绪低落而言,有时候会表现为易激怒。同时,还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表现,如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变得吃力,成绩有所下降,并逐渐远离同学群体,最终导致学业难以维持。

保持良好沟通 学会自我减压

抑郁症的发生与个人的人格因素有关系。一般来说,性格比较开朗、直爽热情的人,患病率比性格内向的低,但也会患上抑郁症。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医学研究上,抑郁症的病因与生物遗传、大脑神经递质失调,内分泌失调,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相关。赵颖琳指出,诸多因素都影响着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活中引起抑郁症情绪的突发事件,很多时候其实只是“导火索”。

大多数人在自己的一生之中都会遭遇抑郁,根据跟踪研究,某一时段在人群中表现抑郁并需干预的人数比例约为5%,而若将时段拉长,会发现有95%的人会在其一生中某个时段出现抑郁。针对抑郁症低龄化现象,赵颖琳认为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就是保持良好的家庭沟通和亲子关系,这样家长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学业及人际压力等。如发现有相关抑郁症状,建议到相关医院诊断,治疗抑郁症不仅需要家人朋友心理疏导,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除了要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外,还要学会给自己减压,保持心理平衡。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运动。运动能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疏泄负性心理能量,有效防止抑郁症的发作;运动还有助于增强体质,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能较快地提高情绪、消除抑郁的一系列症状。青少年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多与他人交流,必要时求助他人。抑郁症患者程度越重,越容易封闭自己,因此在抑郁初期要主动向外界求救,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能推心置腹的朋友等。

新闻推荐

文学追梦人

■吴燕萍在今年中国作家协会公布的会员名单中,汕头市女作家林璇名列其中,这是中国作家最高机构的认可,林璇几十年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