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深处觅秘境 品赏廖剑武山水国画新作
听泉(国画)廖剑武 作
□ 本报记者 陈文惠
近日,汕头市青年画家廖剑武在市区一时书院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他近期创作的山水国画作品28幅。秋日的一个下午茶时光,记者走进这个简洁而不失雅致,古朴中透着书香的城市一隅。
画透禅意蕴含独特思考
在展厅的茶几上,展示着几幅廖剑武作于南澳圆山的白描速写,作品描绘细腻,结构疏朗结合,以线条为诗笺,把画者内心对大自然的向往和赞美尽情抒写。
“客居圆山收获良多,圆山上的一山一石一花一木,山水之间造化的美滋润了我创作的热情。” 廖剑武告诉记者,在南澳,他经常坐在树下画速写,一画就是两个多钟头,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中,慢慢在心中酝酿山水画的布局。
细看廖剑武的山水画作,机灵中透着静气,又有着粗犷的俊美,如《闲云图》《山近觉春早》等条幅山水,对远山近水的细心刻画,表现了其细腻的思想感情。他把笔墨的情趣和放空的心情融入到创作中,落款题诗也好,画作也好,都涵存着苍茫空灵的内在,仿佛有一种气势磅礴的苍莽之气迎面袭来。
“意境深远的画风使人如同走进秘境,每一幅画都透着禅意。”在展厅观看画作的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谢佳华认为,廖剑武的新作有其独特的思考,笔触和构图都颇有新意,再渗入画家自己的创意,远山近水和飞流直下的瀑布在画作中水墨氤氲,如同一种秘境,是其画作的一大特色。
廖剑武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勤于写生,精于探索,于他来说,唯画最乐。自处海岛一隅,淡然悠闲地观山望水,在喧嚣浮躁中如此耐得下长年累月的寂寞。学习的过程除了勤奋和刻苦,尚需天赋。廖剑武自幼性格沉郁文静,儿时得爷爷启蒙学习画画,彼时,喜欢画连环画的他,在心中已经种下了艺术的种子。
8年前,一次机缘巧合中,廖剑武到南澳圆山旅游,这里的山水景色空灵清澈,清丽秀美,正是他心中一直梦寐以求寻找独处修心的宁静之境,他涌起一股投入创作的念头,为了完成心中的梦想,他放弃了朝九晚五安稳的职业,辞职打起包裹上了渡船,过海上山来到了圆山居住下来。
“多年前剑武跟我说,想往南澳圆山隐居,我不以为然,以为他在开玩笑。不想他这一去竟能潜修这么多年。”市美协副主席刘清华说,更令他想不到的是剑武的用功,一批又一批的力作呈现眼前。
临摹古画追求内心山水感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廖剑武写生同时临习宋元山水画,善于向古人借鉴,而从前人的风格中走出来,不论是用笔或立意,他的作品以他的个人风格进入观者的视角。作品《山近觉春早》中山峰高耸巍峨,丛林瀑布下泻,细腻而淋漓尽致地展现山川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离不开他娴熟的用墨技巧以及用笔的沉着果断。又如《闲云图》,画面充满浓烈的山野气息,近处的小屋勾画生动细致,远处山川大气峻重,褐色的底色为作品增添了一抹古韵,自然而不造作。
“在宁静的山上临习古人画作,受古人笔墨的启发,我喜欢追求一种内心山水的感觉,一种笔墨和心情的放纵,随着自己的思想整体渲染,表现一种水墨山水宁静的意境。”廖剑武说,有一段时间前往北京,客居北京宋庄朋友的四合院,向来自各地的艺术家们讨教交流,行遍首都各艺术场馆。亲眼见识了历代大家亲笔墨宝,每每激动之余带来极大震撼,“心灵的碰撞中会带来很多思考和感悟,期待在摹古中得以形成个人的画风。”
新闻推荐
亚洲冲浪好手齐聚汕头决高下 2019首届亚洲暨全国冲浪锦标赛在南澳岛开幕
运动员们进行“汇沙”仪式。本报记者陈史摄运动员在冲浪比赛中。本报记者陈史摄本报讯(记者林蓁实习生蔡尔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