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企村牵手 探索消费扶贫“汕头样本”
消费扶贫产品吸引市民游客。
汕头特色农产品备受青睐。
桥陈村乡村旅游方兴未艾。
特色产业“风生水起”,“千企帮千村”行动全面铺开,消费扶贫农产品交易中心启用,汕头市与鹤岗市农业合作交流进展喜人……当前,在消费扶贫的搭桥牵线下,汕头市不少贫困地区的产品服务对接上了市场,让贫户群众的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服务变收益,日子越过越红火。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实施消费扶贫的背景下,汕头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千企帮千村”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就产业扶贫、销售扶贫任务、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等进行了明确指引,使消费扶贫有了制度保障,吸取更多的“养分”,探索消费扶贫“汕头样本”,为脱贫攻坚结出累累果实。
“千企帮千村”行动全面铺开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并全面启动“千企帮千村”行动。
在开展“千企帮千村”行动中,汕头市动员在外乡贤、侨资企业、全市各类企业共1160家,通过“一企帮多村”“一企帮一村”“多企帮一村”的形式,与全市872个行政村(涉农社区)结对帮扶,共同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今年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汕头市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资赠物,发动热心企业和社会贤达反哺家乡建设,全市认捐5.4亿元;与建行汕头分行合作,开展金融助农服务,同时实施“百企扶千户”精准扶贫行动,共有52家企业以提供资金、吸纳就业等方式帮扶299户贫困户。
村企携手带动村强民富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方案》的出炉,不仅为扶贫攻坚创造了更好的制度环境,也运用了市场机制,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过程中,从而推动消费扶贫的实施。
18日,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刚满公示期,桥陈村榜上有名,成为全省8个入选单位之一。这块高含金量的“国字号”招牌的背后,凝聚帮扶单位的心血,也是汕头市实施“千企帮千村”的有益探索。
桥陈村曾经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省定贫困村。从2016年起,由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组成的精准扶贫工作队入驻,2017年碧桂园投入1000万元用于该村的精准扶贫项目。3年多来,扶贫单位和碧桂园补短板、兴产业,文化体育广场、母子榕红色公园、生态湿地公园等一批基础建设项目相继落成,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桥陈村以省级红色村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把革命教育基地、湿地公园、特色民宿、农家乐建设和蛋鸡养殖、百香果采摘基地、桑葚采摘基地等特色农业产业结合一起,打造红色休闲旅游示范基地。同时,该村以产业扶贫为重点,采用“贫困户+农民合作社+科研所+互联网”的模式,打造“汕金桥”农业品牌。环境的提升、产业的兴旺,为消费扶贫创造了机遇。两年来,桥陈村人气越来越旺,吸引游客4.2万多人次,今年7月也被推荐为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乡村旅游已成为桥陈村实现消费扶贫的特色和亮点。
“网红村”桥陈村的精准脱贫正是汕头依托“千企帮千村”大力实施消费扶贫的生动实践。
构建消费扶贫新格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推进“千企帮千村”的深入开展,助力消费扶贫,汕头市支持村企合作开发现代农林渔业、乡村旅游、产品加工、就业车间等;所需的产业设施用地依规优先给予保障;参与帮扶的企业,在按规定审批后可给予低成本贷款支持;农民新建创业项目可享受的相关优惠政策等。尤其是销售帮扶方面,支持帮扶企业通过公司自购、联系销售、搭建网络销售平台等形式,帮助结对村对接外部市场,帮助贫困户卖出农产品、卖出好价格,带动农户增收。
惠企惠农政策的推行,激发了消费扶贫动力。为推动消费扶贫工作落地,汕头市先后参加第四届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峰会,开展广东省“互联网+”消费扶贫购物节活动,创新消费扶贫新举措,促进当地贫困地区农产品通过网络营销实现产销对接,打通渠道,走向全国。同时,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广东馆,推进“5G+消费扶贫”的实践运用、“消费扶贫直通车”工程和“东西优选网”,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同时,市扶贫办还发动各驻村工作人员、行业部门、帮扶单位,搭建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医院、军营、社区与贫困地区农产品供需对接平台,积极让贫困地区农产品走进食堂、餐厅,建立长期定向采购合作机制。积极组织贫困地区参加全国农业博览会、中国农民丰收节,展示推介汕头市贫困地区特色产品,扩大产品知名度,推动农副产品“进村入户”,构建“产销精准对接、农企互利共赢”的消费扶贫新格局。
据介绍,汕头市还将开展“消费扶贫进村入户”工程,提高扶贫产品的产值。通过项目、信息、市场、技术等多种途径带动,帮助帮扶村拓宽致富门路,开发特色资源,培育主导产业,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到2020年实现帮扶村出列、贫困户脱贫。
本版撰文/摄影本报记者 刘文钊
新闻推荐
广场轮渡码头一直作为记忆的一个重要组成牢牢地占据着岁月的一角。忽然听说,码头要迁址了,顿时恍然若失,恍若一位故人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