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从少年开始 汕头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市文化馆组织幼儿园小朋友参观非遗展示馆
随着汕头市每年开展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持续推进,工夫茶、剪纸、珠绣、嵌瓷和潮州歌册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先后走进校园,孩子们亲身体验到汕头非遗,提高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在心中播下认知和喜爱的种子。如今,非遗传承教育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一部分。
让非遗传承进校园
近年来,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依托市非遗保护中心,积极打造“未成年人非遗传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品牌,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以传承和保护为重点,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除了积极走进校园,记者采访了解到,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还针对性制订《汕头市非遗保护中心非遗进课堂方案》,从102个非遗项目中精心挑选出剪纸、灯谜等14个项目,作为未成年人教学内容,并培养非遗教学教师50名。
在东厦小学,陆丰皮影戏、潮剧等传统戏曲类非遗项目在学校开展,同时还邀请珠绣、瓶内画、木雕等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在校园中形成了浓烈的非遗文化教育氛围。
让学生感受非遗魅力
在汕头市,非遗展示馆开展的非遗传承教育有声有色。作为与金平区教育局和潮汕青少年周刊共建的“汕头市金平区中小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小记者采访实践基地”,该馆热情安排学生参观,同时成立非遗校园联络工作组,为未成年人接受非遗教育提供方便。据悉,非遗展示馆共接待了包括第二商业幼儿园、潮阳和泰教育、广厦幼儿园等38个未成年人团体1200人次参观。
每月一期的“非遗讲坛”在各校如期举办,来自省、市级的非遗传承人先后到丰华学校、市二中、市十二中等学校授课;在珠厦学校举行的“非遗大师面对面”讲座,邀请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为学生讲授葵扇制作技艺。
在“我是非遗小小传承人”系列活动上,潮州大锣鼓等项目的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教学,让同学们有了直观的认识。今年该系列活动已举办6场次,至今共有56场次,共接待2200人次。与此同时,为培养了后备力量,非遗展馆还培养首批共60名“小小讲解员”,让孩子们成为汕头非遗文化的传播使者。
开展棋类活动促智力开发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以棋类项目为主线,打造“传统棋艺进校园”工作品牌,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智力开发、情操陶冶和文化素养。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汕头市制订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通知》,并投入经费16万元,有效保障了品牌活动持续开展。为做好推广普及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市级体育社会组织作用,由汕头市围棋协会、汕头棋院等组织开展的围棋、中国象棋的赛事和教学培训在全市200所学校与幼儿园中已举行400场次,累计8万多人参加学习培训。近年来,还先后举办2019汕头市文化旅游体育迎春系列活动之围棋比赛、2019汕头市第十三届青少年围棋百杰赛、“全国少儿棋王赛”广东汕头赛区、“老小同乐象棋赛”等,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智力开发、情操陶冶和文化素养。
新闻推荐
在汕爱汕共建共享文明城市 异地商会创文座谈会向全市发出创文倡议
本报讯(记者蔡晓丹)昨天下午,市民政局举办“在汕爱汕·共建共享文明城”异地商会2019年创文座谈会,向全市异地商会、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