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训勇:以蚂蚁的视角看世界
在绘画领域,蚂蚁几乎没有画家涉及。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李可染画牛……美术史上我们都能如数家珍,但蚂蚁似乎难登大雅之堂。
在广州,有一位画家却独辟蹊径,十六年来专画蚂蚁,他叫陈训勇。
陈训勇,1956年出生于广东澄海。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和研究生课程班。
广州美术学院系统的绘画训练,奠定了他坚实绘画基础、笔墨功力和书法修养。所以,陈训勇早期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获奖,国画《国色》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并获广东美展铜奖,水彩画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大型工笔国画《春、夏、秋、冬》等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但陈训勇并不满足于此。他常常说起,在广州美院求学期间,王博仁老师的一句话“周身刀无一利者,无用”对他影响是巨大的,并直接影响他以后绘画方向的选择。纵观美术史,画家必须要有自己的绝活——要有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只有在一个领域里穷其一生的探索,才能走到极致,才能有所成就。
于是,蚂蚁走进了陈训勇的艺术世界,一直走过了十六年。
为什么蚂蚁会如此打动陈训勇,蚂蚁的形象?蚂蚁的精神?
但蚂蚁这种弱小群体,依附在团队而显示出来的力量的确让人感动。
陈训勇始终以一个最底层视角,去理解、去倾听,这种艰辛所蕴含的力量以及平凡的声音。他也多次强调,找到了蚂蚁这一个载体来“看”世界,也暗合了自己的经历。
蚂蚁虽小,但怎么样用中国画高超的笔墨去承载、去体现它,这也是考验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修为。陈训勇的蚂蚁基于大写意精神,身躯、触角、足的表现都是具有激情的书写性,带有意象的符号化和象征性。神完气足而不拘泥于物象的真实,在挥写的节奏和韵律中形成了具有现代艺术的图式特征。
陈训勇的蚂蚁构图同样具有现代意识,给人感知不经意的设计感——在疏密、开合之间,款识,甚至画面留白处的印章的处理,都流露出对传统国画经营位置的理解后所表现出来的构成感,这种苦心经营的画面在看似漫不经心,却又如此的浑然一体,自在天成。
画蚂蚁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视觉识别性,也自然而然形成面貌与风格——提起蚂蚁就想起了陈训勇。
但画蚂蚁,前人的经验没有,身边人的参照没有——只能一意孤行,但艺术的本质就是“一个人走在旷野上”。
十多年的笔墨淬炼,在坚守的寂寞和收获的喜悦中,达到平和。陈训勇的蚂蚁作品《万众一心》编入教育部审定的小学一年级义务教育《美术》教科书(至今八年一直在用)。2007年“草间品墨”——陈训勇蚂蚁一族水墨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学术研讨会上,其作品被中国美术界誉为“前无古人”的开拓创新。其中9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蚂蚁只不过是绘画的载体,社会的重点事件,蚂蚁随时随地可以切入其中。返璞归真,回归到生活的本质,回归到家庭,回归到爱——陈训勇认为这是“蚂蚁”的责任,并以《上善若蚁》演绎国学,承载艺术,启迪人生。
陈训勇以单纯的母题、独特的视角以及充满生命力的笔墨表现,隐透出画家独特的认知世界的审美特质。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画家选择什么视角看世界,世界由此不同而精彩。或仰视山川,或俯听流水——陈训勇用蚂蚁的视角,构建了自己绘画中的大千世界!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运成
陈训勇
1956年生,笔名:墨牛、蚁民、野豆。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研究员,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高研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大学艺术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学会理事,广州画院特聘研究员、名誉画师,广州市白云区文联副主席,广东品墨堂堂主。
新闻推荐
良种覆盖率达99%,每年推出20多个主导品种10多项技术 “科技芯片”促澄海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瓜棚里苦瓜长势喜人。本报记者陈史摄种子是农业产业的“科技芯片”,在澄海,仅苦瓜就研发出500多个品种,引领国内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