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之欣
历史的鸿篇巨制一旦开启,每一页都是崭新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尤其是改革开放的40年,是老百姓“衣食住行”发生巨变的40年。打开记忆,与“住”有关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上世纪70年代,我就读于汕头市中山路第四小学,每次学校组织郊游,班主任刘秋生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登礐石山,登上飘然亭,鸟瞰汕头市区。那时候,汕樟路以东是一片田野,是市民心目中的郊区。市区房屋以二三层居多,较高的建筑也不过4层,印象中几乎没有8层以上的楼房。我家的房子位于竞长直巷7号,我的童年、青少年时代就是在老房子度过的。据祖母生前回忆,大约上世纪50年代,为了建造老房子,家里东拼西凑了800元,然后盖成这座半砖半木结构、屋顶是双泻水的房子,总面积40多平方米,这样的居住环境在上世纪70年代已算是宽敞的。那时做梦都没想过汕头高楼林立会是什么样子。
改革开放之初,汕头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之一,建设热潮方兴未艾,市政建设日新月异。上世纪90年代,汕头市规划建设莱利广场,我家的老房子刚好处于规划范围内。1992年的某一天,我家依依不舍地从老房子迁出。那时候,汕头市区8层以上的楼房已经比比皆是。我们在市区黄岗路购置了一套商品房,使用面积接近80平方米,售价却不到20万元!搬到黄岗路的新居,我们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真的可以说是安居乐业。还记得,老爸原先的同事衍丰叔于上世纪70年代移居香港继承祖业,20年后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来到我家新居,对我家的房子还流露出羡慕的神情,他说在香港寸土寸金,像他这样的小老板只能居住弹丸之地,居住环境确实没法与大陆比。
弹指一挥间,眨眼几十年过去。如今,汕头市的摩天高楼在中心城区并不少见,错落有致的高层建筑构成汕头特区亮丽的风景线。我欣喜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春风给汕头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汕头宜居城市风貌不断凸显,让我们感受到幸福汕头、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的魅力。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国家繁荣富强欣欣向荣,我们个人才能丰衣足食,梦想逐步变成现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蔡晓丹)近年来,汕头市着重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果。当前,全市正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