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改真正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大鹏新区:让“健康”与“美丽”并存

深圳商报 2019-10-31 06:17

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业务副院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方光光在进行大鹏新区首例单孔腹腔镜手术。

大鹏新区家庭医生团队前往居民家中走访。

在深圳,如果说到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当属大鹏新区。

近年来,新区持续推进高质量“美丽大鹏”建设,截至2018年底,新区PM2.5平均浓度22.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69,近岸海域水质保持Ⅰ类水平,森林覆盖率逾76%,全市最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截至2019年9月底,根据市卫健委老龄健康处统计,新区有百岁老人9名。按户籍人口计算,每4367人就有一名百岁老人,占比全市最高。

大鹏虽“美”,却因历史与地理原因导致基础设施薄弱,“看病难”问题突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高。

如何才能让“美丽大鹏”转化为“健康大鹏”呢?新区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深化医改,开创了市、区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大鹏模式”,同时通过“健康大鹏”建设,开展“四大行动”,真正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补短板 强基层

开创市、区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大鹏模式”

民有所呼,改有所应。新区秉持“新区走新路,改革促发展”的创新理念,全面落实“建章立制、现代管理、强基创优、特色发展、健康大鹏、公卫提质”6项医改措施,力争在基础性、关联性、标志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2017年6月,全市首个市、区两级共建的医疗健康集团——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揭牌成立。这是深圳医改的一次全新探索,开创了市、区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大鹏模式”。

为什么要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呢?面对优质医疗资源匮乏,难以形成统筹合力的困局,新区创造性地引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龙头,整合辖区3家公立医院及21家社康中心,通过分级诊疗转诊服务标准一体化、信息建设一体化、健康管理一体化、人才培养一体化、行政管理一体化等12个“一体化”管理,构建市、区、社区三级紧密型医联体。

2018年8月,新区党工委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医疗健康集团职责调整事宜,坚持“管办分开”原则,充分赋予医疗健康集团运营管理自主权,实现医疗健康集团对人财物的统筹管理、使用和调配,探索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高效管理体制。

新区则从顶层设计入手,初步搭建了新区医改体制机制的“四梁八柱”,为医疗健康集团制定运营方案、医管会章程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建高地 促提升

在家门口看得上名医

新区成立前是深圳医疗“洼地”,建区以来致力于后发赶超,弯道超车。

新区以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为契机,2016年引入全市首个诺奖得主“三名工程”项目、马歇尔胃肠道疾病国际诊疗中心,使葵涌医院一跃而成全市乃至全国幽门螺杆菌治疗标杆;2017年引入哈佛医学院附属斯波尔丁康复医院海曼院士医养康复团队,在南澳医院创建立足新区、辐射东部的医养结合中心;2018年引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艺教授儿童神经专业团队,在新区妇保院建设区域性儿童神经康复中心,至此新区已实现“三名工程”辖区公立医院全覆盖。

85岁的林老伯是本地人,白内障失明半年多,不仅生活无法自理,也不愿舟车劳顿到市级医院看病。7月19日,林老伯在家门口的葵涌人民医院重见光明了。主刀医生是市二院眼科主任医师窦晓燕,为他实施了“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这类过去在新区没法开展的眼科疑难复杂三四类手术,随着4月葵涌医院眼科诊疗中心的成立,已可日常开展。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填补了新区多个专科及多项医疗技术空白:葵涌医院还相继新成立了肾内科、肛肠外科、消化内镜中心,新区妇保院开设了儿童康复科,南澳人民医院新建了心肺功能康复科、疼痛康复科2个亚专科。今年上半年,辖区医院疑难复杂型病例比例38.65%,与去年同期比增幅达49.23%;三四级手术比例12.63%,增幅达156.71%。

让新区居民在家门口看得上名医,看得好大病,更要“留”下一支素质过硬的本土医疗队伍。市二院专家驻点传帮带,从科教研全方位提升新区医技水平。

增活力 促健康

让更多居民愿意选择社区首诊

要让居民首诊留在社区,关键要有靠得住的医护人员。

基层医护流动性大是全市性难题,新区尤为突出。集团运营部负责人表示,过去每年至少五六名社康医生跳槽离开,现在每年十几名医护人员“跳”入新区。

为什么会有如此转变?新区在全市率先建立社康中心医务人员年薪财政保障机制,按社康医生人均35万元/年、其余人员人均25万元/年标准,通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薪酬待遇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时改革和优化社康机构薪酬结构,实行“社康年薪保障+服务量化考核”模式,初步实现临聘与在编人员绩效工资“同工同酬”,让占比达2/3的临聘人员安心扎根社康。

新区大力推进社康中心升级改造。大鹏办事处王母社康从不足400平方米扩至1600平方米。不仅设置全,有妇、儿、中医等科室,还开设了化验检验、心理咨询、家庭病床等项目,同时统筹起全大鹏办事处6家社康基本医疗与公卫服务,承担起区域社康功能。现在,新区已有3家区域社康实现下辖3个办事处全覆盖。

新区还通过医保政策与人才队伍保障分级诊疗落实,创新性地以集团社管中心名义申请开通家庭病床新增备案并纳入管理,新区新建家庭病床可按市级医保类别享受住院同等报销。通过“外来专家+本地团队”模式组建涵盖全科、专科、护理、公卫、药剂及康复等多学科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34个(截至2019年6月底),实现25个社区全覆盖,签约辖区常住居民共26595人,其中重点人群为15869人,重点人群签约率为67.62%

今年上半年,新区社康门诊人次98722,比去年同期增幅达13.72%;社康总收入922.68万元,增幅达36.44%。2018年,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满意度、家庭医生服务和社康全科诊疗服务评分等三项包揽全市3个第一。

优公卫 惠民生

绘就“健康大鹏”行动蓝图

“健康大鹏”坚持以预防为主的理念,致力于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借力公共卫生服务普惠民生,打造新区特有的“大卫生、大健康”发展新局。

2018年10月,为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深圳行动计划(2017-2020)》部署要求,大鹏新区制定了《健康大鹏实施方案(2018-2020年)》,正式启动高质量“健康大鹏”建设。

2018年10月,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京东在新区卫生健康大会上指出,新区打造高质量“健康大鹏”,将组织开展“四大行动”,一是开展健康大体检,找出新区居民健康的特点和规律;二是构筑健康大平台,打造全民共建共享的“互联网+健康”大数据体系;三是开出健康大处方,确保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四是实施健康大行动,突出预防为主,让辖区居民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理念,形成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具备基本的健康技能。

“健康大鹏”启动至今正好一年。通过“四大行动”持续推进,新区启动了“健康鹏伴”关爱行动,创建了全市首支基层健康巡讲员队伍,创新以直播方式实现10万+级传播量及多次叠加传播效果;邀请医疗专家进社区义诊,将体检送到居民家门口,为重点人群开出个体化“健康处方”,实现新区所辖25个社区及重点人群全覆盖;开展“公卫下基层 服务进社区”,成为“健康社区”和健康环境创建好帮手,助力新区环境卫生指数首次夺得全市第一。

新区委托专业公共卫生队伍摸清大鹏居民健康底数,形成《2019年高质量“健康大鹏”战略数据调研报告》。

截至2019年10月,新区“健康家庭”达标户数已达904户,提前超额完成“健康大鹏”方案中所提出“2020年400户”的目标,营造了“家家重视健康,人人践行健康”的良好氛围。

如今,“健康大鹏”蓝图已然绘就,“四大行动”持续部署开展,新区正朝着“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砥砺前行。

新闻推荐

九旬“老顽童”山林迷路失联 南澳森林消防中队连夜寻人终找到

深圳晚报讯(记者朱冀通讯员彭建柱)近日,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森林消防中队接报,有一位90岁的老人在下午时分出走后至今未归,监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