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蝴蝶兰“飞入”千万家

汕头日报 2019-10-14 01:11

调查水稻田间病虫害情况。

调查花生杂交槽苗情。

观察千粒重、实粒数等水稻性状特征。

科研人员观察水稻穗部形状。

科研人员为示范生产的蝴蝶兰苗施肥。

观察蝴蝶兰良种组培促根瓶苗长势。

研究蝴蝶兰新品种组培材料生长情况。

蝴蝶兰组培快繁继代材料。

科研人员调查蝴蝶兰常年催花试验结果。

蝴蝶兰、水稻、花生是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三大科研品牌。多年来,农科所科研团队育成并通过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鉴)定的新品种(组合)33个,育成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2500万亩,带动农民增收逾 22.5亿元,以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花自开时蝶自来”,蝴蝶兰因为花姿优美,酷似蝴蝶,素有“洋兰皇后”的美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汕头农科所开展蝴蝶兰良种引进、种质创新及其示范推广研究工作。20多年来,构建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蝴蝶兰杂交育种体系,建成了国家、省、市级蝴蝶兰栽培标准化示范区,育成了一批蝴蝶兰新品种(系),让汕头农科所的蝴蝶兰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花卉。“一个新的蝴蝶兰品种,从引种到育成新品种需要6至8年,再经过复选性状稳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才开始大量组培扩繁,并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汕头农科所花卉育种推广研究室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目前,在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下,汕头有19家企业或农户从事蝴蝶兰生产开发,年产销蝴蝶兰种苗约250多万株、成品花180多万株。如今,汕头蝴蝶兰已经“飞入”千万家,成为广大市民最为喜爱的品牌花卉,甚至还“飞出”国门,远嫁荷兰、韩国、日本等国家。

在汕头农科所有一片水稻育种基地,水稻新品种就是从这块“田头实验室”种出来的。科研人员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骄阳烈日,都要一丝不苟地进行杂交、选种、制种、品比、鉴定等试验;回到室内实验室还要科学细致地进行考种、米质鉴定、数据分析等工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科所培育出了特优524、特优721、博优691和天优316等十多个水稻新品种,并在生产上累计推广1000多万亩,为广东省水稻生产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粮油育种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一个品种的育成从来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与时间,还有少许运气。从花生杂交配对开始,中间经历8代4年的系谱选择、2年的区域试验,如果一切顺利,到品种登记需要6年。可以说,育种工作是一场接力赛,农业科技人员只有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诱惑、守得住初心,方能选育出良种,结出硕果,为现代效益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谱写出推陈出新的科技兴农之曲。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李俊伟 柯晓本版撰文本报记者魏盼生

新闻推荐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督办大会一号议案

本报讯(记者周敏)昨天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怀丹带队对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一号议案《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