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珠缀玉 熠熠生辉 我读黄赞发先生之《潮汕赋》

汕头日报 2019-10-12 01:04

□ 郑鸿奇

中信滨海新城公司向全球征集以《潮汕赋》为题的铭文,准备镌刻于潮博中心的标志雕塑。黄赞发先生撰写的《潮汕赋》在全部380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

要在200字的篇幅中呈现潮汕的历史,且符合句式骈偶、音韵谐协的赋文格式,赞发先生有独到的优势。他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一直痴情于对潮汕人文历史的研究,发表有大量的学术论文,仅论文集《潮汕先民与先贤》就梓行了四版。有这样的知识积淀,要撷取和表现潮汕文史中的典型自然就举重若轻现在,我就试从三个方面对这篇赋文进行评析:

一是从撰写的笔法看。写赋本需铺张,但因受文字限制,赞发先生采用了删繁就简的办法,只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作为语码,使人一读就明白写的就是潮汕。文章以“治稽秦汉”为发端,历数了古代的“夷甫昌黎倡学”“唐宋八贤,有明七俊”,近代的“红船远棹,碧血东征;潮红七日,抗战亿旌”,现代的“特区肇造,侨范续赓”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侨批、潮菜,就将一个丰富多彩的潮汕呈现在世人面前。换句话说,文中所罗列的夷甫、昌黎和潮汕的历代名贤,以及汕头的成为对外通商口岸,承载先民外出拓荒的“红头船”,路过潮汕的国民革命军东征,八一起义部队在潮汕建立的红色政权,南澳打响的南粤抗日第一枪,改革开放后汕头经济特区的建立,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回馈乡梓的善举,名扬四海的潮菜和侨批等等,每一件都是潮味十足的历史文化符号。将这些历史文化符号作为语码植入文中,自然构成一个立体的潮汕形象,这就是赞发先生赋文出奇制胜的地方。

二是从文体的运用看。赋文起源于先秦而兴于汉代,至魏晋开始向骈对的方向发展,在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赞发先生的写作既因袭赋文的句法特点又有所超脱,基本采用四言、六言句式并兼容其他,主要着力于追求骈俪,在句子的对偶上下功夫。比如他写潮汕的地理位置,就用了“北横崇嶂,南极沧漘”两个四言对句。此外,如“治稽秦汉,文溯中州”“唐宋八贤,有明七俊”“卓尔海滨邹鲁,斐然岭左春秋”“红船远棹,碧血东征”“潮红七日,抗战亿旌”“三阳为之激荡,万众乃尔风霆”“特区肇造,侨范续赓”“佳馐美溢,绝胜纷呈;侨批非遗,扬信布诚” “乃筑琼楼博风物,来从礐海听涛声”“复有百家《胜景》,馆之万象涵菁”“春潮开化境,清气共沧瀛”等等,这些典雅工稳的对仗偶句几乎贯彻文章的始终。这如不是积学深厚的诗家、学问家是很难做到的。

三是从声律的应用看。赋文是从古体诗歌演化来的,与传统诗歌同样具备可供吟诵的特点。这首先是因其讲究句子的对偶,自然形成音节上的两两相对和平仄音调互换,使人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其次是因其讲求押韵,读起来音调悠扬激越而具音乐美感。赞发先生这篇赋文在声律的应用上做到了无可挑剔。仅就用韵而言,全文二十个句子共用二十个韵脚字,分属于《诗韵新编》的“十五痕”“十二侯”和“十七庚”三个韵部。尤其是文中用“十七庚”的韵字占了一半以上,且均在文章的后半部,使人诵读之时有一韵到底、一气呵成的感觉,更加容易陶醉于其中。特别当你吟诵至“乃筑琼楼博风物,来从礐海听涛声;复有百家《胜景》,馆之万象涵菁。噫嚱潮汕,三江归海,春潮开化境,清气共沧瀛;物华民粹,大象天成”之时,更恍如身临其境,有一股豁然开朗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新闻推荐

配发大功率警用摩托车 南澳县切实提升警务效能

本报讯(记者李伟烽)近日,南澳县公安局在该县公安局主楼前院举办大功率摩托车发放仪式(见下图),为基层实战单位配发8辆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