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超声波“洗”种子?“90后”这样种水稻
林岳锋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推行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南方日报记者肖雄摄
“我决定回家帮助父亲运营村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经历了一番挣扎的。”回想起当时的选择,汕头市潮阳区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下称“锦沣合作社”)理事助理林岳锋仍有些感慨。
林岳锋是土生土长的汕头人,出生于1994年,2012年,他从嘉应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后,走进了建筑工地。从杂工、测量助理再到测量队长,林岳锋兢兢业业,在第四年做上了现场总工,每个月能拿一万元的薪水。在外“闯出名堂”的他却放弃处于上升期的事业回到家乡跟父辈们一起种水稻,这的确有些令人意外。
优化管理活化人才利用
对林岳锋来说,回乡参与合作社建设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而对锦沣合作社来说,林岳锋的到来也是一个重大转机。
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由林岳锋的父亲林宋文牵头建立,除了种植水稻,还购置了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机械设备,为附近农户提供农机服务,但是效益一直不高。“合作社之前的管理模式比较单一,一些劳力是被浪费的。同时,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程度不够高,运用科技、引进新技术的理念也不够强。”林岳锋分析。
找到了症结,林岳锋结合自己在建筑行业学习到的管理经验,对合作社进行整合。“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优化管理模式,明确分工,建立责任制度,让每个人的价值都得到发挥。”林岳锋表示,优化之后管理架构就搭建起来了。现在合作社每条线上都有专门的负责人,生产线上有多少个生产队长,每个队长下面有多少个技术员,谁负责什么方面,分工很明确很细。
先进技术助推产能提高
与此同时,林岳锋大胆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推行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因为他有一个心愿,希望利用科技来改变农业。
2015年,在林岳锋的建议下,合作社引入了水稻超声波技术。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汕头市乃至粤东地区第一个“吃”水稻超声波这只“螃蟹”的,也尝到了“头啖鲜”——通过用超声波给水稻种子“洗澡”,合作社水稻的年产量上升了10%—20%。
此外,林岳锋还为合作社添置了不少“新伙伴”——翻土机、插秧机、无人机、收割机、烘干机……这些机械广泛应用于犁田、插秧、喷药、收割、烘干等各个生产环节,大大提高了农作效率。现在,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08人,农机200多台(套)。这200多台(套)农机不仅仅服务锦沣合作社,还服务周围五个乡镇的水稻和农户,带动农户600多户,服务面积达2.4万亩。
林岳锋还把目光瞄准了品牌建设,因为在他看来,农业不太重视品牌建设,从长远来说,这对农业的发展很不利,“品牌建设需要长期投入,可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必须投入,今年我就投入了十几万去树立"锦沣"这个品牌。”林岳锋说,“我们合作社还将引进新的智能化技术,不断提升效率。”
南方日报记者黄进彭琳
实习生杨锦英钟烜新发自汕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文钊摄影报道)7日下午,潮阳区在棉北敬老院举行2019年“我们的节日·重阳节”——重孝道、知感恩、传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