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被面赶制五星红旗迎接汕头解放 汕头海关93岁老人李广寒抚今追昔赞美祖国70年巨变

深圳特区报 2019-10-03 05:23

李广寒老人

深圳特区报汕头10月2日电 (记者 吴绪山 文/图)今年93岁的李广寒,是汕头海关一名退休的老人。70年前,也就是在汕头解放的前夜,当年23岁的他把自己结婚用的红绸被面拿出来,连夜赶制了汕头海关系统内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并插上海关大楼的屋顶,迎接人民解放军进城。作为一名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海关翻天覆地变化的老人,国庆节期间,当他在电视里看到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和群众联欢的场面以及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时,总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老人在其寓所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言辞间充满了对共产党、新中国深深的热爱和无比的骄傲。

汕头地处南海之滨,是岭东门户,华南要冲。清政府时期,受迫于外国列强,于1860年设立潮海关,但海关管理权为洋人支配近百年,国人饱尝屈辱。出生于1926年的李广寒,经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海关的变迁。尽管已是年逾九旬,但记者眼前的这名老海关人依然精神矍铄,说起70年前的那段往事,他记忆深刻,谈吐清晰。

李广寒老人回忆说,由洋人把持的洋关中,华员和洋员地位严重不平等,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激发了海关内部进步人士对光明的向往。他中学同学(后来成为爱人)姚爱真的哥哥是早期的共产党员,受其影响,李广寒在学生时代就形成了进步思想。1947年,他进入汕头的潮海关工作。

1949年10月23日,得知人民解放军次日将进入汕头市区,李广寒与部分同事决定连夜赶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但当时夜深商店打烊,买不到红布。时间紧迫,李广寒当机立断,把自己结婚用的红绸被面贡献出来做红旗。可是,大家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国旗,红旗标准是什么样的呢?李广寒找来自己保存的一份香港《文汇报》,上面刊登有10月1日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照片。

“那是一面长方形红色旗帜,左上方有五颗五角星,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小星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回忆起那个激情的时刻,李广寒难抑心中的激动:“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她是如此美丽。我当时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按着报纸上五星红旗的图案,李广寒用剪刀把红绸被面剪下一面长96厘米,宽64厘米的旗面,然后拿来几张黄纸,剪出五颗黄色五角星,小心翼翼地贴在红旗上。“尽管不是十分标准的国旗,但是表达了我们海关职员拥护共产党和新中国的赤子之心。”李广寒还记得,自己在缝制五星红旗的时候,那份激动的心情。直到10月24日凌晨四五点,李广寒等人才把这面五星红旗缝制完成。当天上午,当解放军经过汕头市区外马路海关宿舍附近时,李广寒等人缝制的这面五星红旗在海关宿舍北大门上空迎风飘扬。

1949年10月25日,军代表庄仲仁率领接管组接管潮海关,标志着洋人把持的近代税务司制度彻底结束。1950年2月15日,潮海关正式更名为汕头海关。“军管会接管潮海关,结束了外国人掌控潮海关近90年的历史。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人民海关,我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海关关员。”谈及这些,李广寒显得非常自豪。

新闻推荐

汕头市庆祝农民丰收节盛会精彩登场 农民兄弟共享丰收喜悦

特色农产品吸引众多群众眼球。本报记者陈史摄庆丰收,迎国庆。本报记者陈史摄农民朋友共享丰收喜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