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积极主动为汕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创造经验先行先试 扛起核心城区重担勇当排头兵
↑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核心城区。
↑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环境提档升级。(龙湖供)
↑新津河“一河两岸”景观工程和万里碧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1981年,汕头经济特区成立于现在龙湖区金霞街道龙湖村西北侧,面积1.6平方公里。作为汕头经济特区发祥地,龙湖区在全国率先制订出台《汕头经济特区个人独资企业条例》,成为我国首部独资企业法规;在办事效率上,响亮提出“24小时审批答复”,震动了海内外;在用人制度上,推行任期制、聘任制,率先实施领导干部定期述职评议;在省内率先出台“新经济工作方案”,发布新经济地图;在全市率先开通行政电子监察系统,率先设立企业投资管理服务中心,国企改革在全市率先通过上市公开挂牌形式实现产权转让,工业用地在全市率先公开挂牌出让,民信小额贷款公司率先在全市开业,建立城市管理“24小时巡查监管+半小时快速处置”机制,率先实施城乡村居民医疗救助制度,率先实行老年人优待办法,率先实施长者呼援服务,率先推进“三张清单两张网”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
当前,正值芳华的龙湖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扛起汕头核心城区的责任担当,展龙湖所长、尽龙湖所能,积极主动地为汕头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创造龙湖经验、贡献龙湖力量!
创新体制机制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对龙湖区提出了“加快制度创新、集聚发展要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定位要求。围绕市委的要求,龙湖区将健全先行先试实施机制,对标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逐步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制度规则相互衔接。深入总结去年以来开展先行先试的探索经验,积极向省、市争取更大的管理权限,力争在市场准入、投融资、华人华侨服务等方面创新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深化与港澳地区互动融合,在教育、文化、人才等领域搭建更广泛的实践交流平台,开展“汕港学前教育协同发展路径”研究,深化 “童心同梦”幼教交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进香港校园等合作项目取得新的成效。
建立区域协调统筹机制。在金霞街道打造现代都市商业圈,大力发展新经济,做强现代服务业;在珠池街道充分利用华侨试验区平台优势,发展总部经济;在新津街道依托工业园区集聚效应,壮大输配电和大健康产业;在龙祥街道整合土地资源建设村级园区,打造行业综合市场,发展限上批发零售业;在鸥汀街道依托万吉工业园区、粤东物流新城,做大电子信息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在外砂、新溪街道建设新兴产业园区,重点打造特色小镇。
拓展产业空间
走在珠津、万吉等工业园区,只见道路平坦通畅、步道整齐、绿化美观、标志清晰、设施便利,形成独具龙湖特色的“园区之美”。
1992年以来,龙湖区先后创办了万吉、珠津、龙盛、龙新4个工业片区,规划总面积5249亩,是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的省级开发区,形成电子信息、印刷包装、机械装备、化工医药、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多年来,龙湖工业园区坚持合理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园区土地集约度评价在全省117个省级开发区中一直名列前茅,已成为全区工业重要支撑和增长点。今年以来,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工业园区办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出实招、下实力、办实事,全力推进万吉扩容增效、低效用地再利用、龙东新兴产业园征地开发等各项工作,努力扩展工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产业强则经济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龙湖区将积极主动打开承载各类发展要素的空间格局,加大工业用地收储,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推进省实验室龙湖中心建设,引进厦门大学“江云宝团队”进驻并开展课题研究,推动基础研究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继续扶持壮大龙湖科创中心、潮人创客、工业设计城等11个重点科创平台。精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力争今年底总数突破200家。同时,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重点加强对现代输配电、医药健康、机械装备、电子信息4个百亿集群的科学引导。积极发展信息、创意、会展业态,推动5G建设和应用发展。规划全区夜间经济发展重点街区,拓展嵩山南路、长江路西段等商贸夜市,建设潮府美食城、夜市一条街,增强夜间消费集聚辐射功能。
开展精准招商引资,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创新资源外溢的契机,坚持价值招商、精准招商、大项目招商,聚焦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优质项目,引进一批企业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积极开展省内外、海内外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活动,打好“侨牌”,密切与港澳台、东南亚、“一带一路”沿海国家经贸合作交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建设交通设施
交通基础设施是突显区位优势的关键要素。龙湖区将紧抓汕头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契机,坚持抓项目、抓进度、抓效率,在交通基础设施与大湾区“硬”联通上抢得先机。
高铁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与未来走向影响深远。龙湖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要求,紧抓350高铁汕头站的规划建设,科学打造三至五平方公里高铁站综合枢纽中央商务区,进一步释放高铁入城对区域经济的集聚效应、共振效应、产业效应、形象效应。同时,以交通主干道为重点,加快“东拓西联”,推进快速化便利化改造,着力打造“内畅通”“外联系”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汕北大道(凤东路)龙湖段建设,全面完成项目征拆任务,到年底完成总投资额50%以上。加快中山路东延、黄泰互通立交快速化改造征拆工作,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先行交地,确保无障碍施工。加快潮汕大桥建设,力争年底启动项目。推进东厦北路、淮河路、韶山路等一批市政道路改造建设,加快中心城区第二批12条市政道路“黑底化”进度。
办好亚青会是促进高质量发展、展示城市新形象的重大机遇。龙湖区将认真落实全市亚青会筹备工作总体部署,借助筹办亚青会契机,推动城市更新提质升级。
管理精细文明
文明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城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龙湖区围绕“让龙湖更美”的目标,持续用力、精准发力,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文明程度,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7年,龙湖区成为全省首批8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是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唯一一个示范区。该区通过服务硬件改造升级、延伸拓展,进一步巩固提升服务效能,“绘制”文化服务设施电子地图就是其中一个亮点。“文化地图”涵盖了龙湖区内省市文物保护单位、旅游景点,文化服务机构以及街道、村居的文化广场、文化站及民间文化设施等,市民可以通过手机等便携电子设备精准查询龙湖区内的84个文化设施,实现了文化服务设施的“一手掌握”。在提升文化服务效能方面,龙湖区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龙湖区作为汕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全面推进校园对标创建、农贸市场对标提升、高铁沿线环境整治、共享单车整治、公益广告整治、“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交通划线、“公厕革命”八大攻坚行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在城市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硬件设施、资料建档等方面下功夫、出成效。同时,聚焦城中村、农村片区、背街小巷等难点痛点,下沉工作重心,强化网格管理,扩大治乱成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水浸街”问题,推动鸥汀、龙祥、新溪、外砂街道等涉农片区污水管网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
全面加强党建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提升核心城区能级,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汕头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根本保证。龙湖区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努力把全区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套题图片:着力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周敏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方淦明(除署名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若萱)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近日,由龙湖区妇联、区文明办主办、珠东社区家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