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中秋节
□李少英
小时候,最向往的节日,莫过于中秋节了。除了有好吃的,更重要的是晚上还有好玩的。记忆中的中秋节,充满着香甜的味道,蕴藏着激动的时刻,弥漫着快乐的气氛。
新学期开学不久,中秋节也快到了。我们的心,也生了翅膀,朝着一个日子飞翔。
将刚发下来的作业本留藏起来,一定要崭新无折痕的,还有铅笔一定是没削过的,把它们整齐摆放在抽屉里,等待中秋节那天拿出来拜月。大人们说了,月亮娘娘会让我们更聪明,考出更好的成绩的。我们也一直深信不疑。
家里开始买来拜月的祭品。几包龙湖炖糕那是必不可少的。那片片雪白的炖糕,散发着甜蜜的味道,隔着几层白纸我们也能闻得到。我们更喜欢称它为“书册糕”。一看到“书册糕”,我们像小蜜蜂一样,围着它团团转。大人说了,要等着拜完月,才能吃。那等待的日子如此漫长,守候的日子如此难熬,以至于我们都有点灰心丧气了。
最让人期待的当然是月饼了。在那个物质还比较匮乏的七八十年代,一块月饼就是我们对所有美味的最美期待。临近中秋节几天,大人们会到村头的小店买来几块月饼。那月饼简直就是人间美味。花生冬瓜册芝麻做馅,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油,实在是让人垂涎欲滴啊!我们像蚂蚁遇见美食,整个人都想扑上去,可大人们偏说,不许动,很容易碎散。每次我们只能打开餐柜,闻一闻空气里独有的月饼味道——浓郁的香甜。透过洇着油的牛皮纸,在想像里品味一下无与伦比的美味。口水在嘴里流淌着,又咽下去。
终于等到中秋节这一天了。吃完晚饭,大人们开始忙前忙后,我们也小狗似地撒着欢跟上跟下,在庭院正中央摆上四方桌,搬来水果月饼等祭品,当然,少不了我们早已准备的作业本和笔,一番拜月之后,我们早已等不及了,眼巴巴地等着阿爸分“书册糕”和月饼。朦胧的月光下,我们终于如愿地分到向往中的一块月饼,半包“书册糕”。大家一拿到手,立刻作鸟散状,躲藏起来,不是吃月饼,而是藏月饼。这么好的东西,哪舍得吃呢?有时实在忍不住,咬上一口,一嘴的甜蜜,满口的油香,瞬间,世界幸福得能滴出蜜来。这味道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有时只吃外层的碎屑,一点一点舔着吃,也是让人念念不忘好些天。
最悲摧的事也来了,有时把月饼藏太隐秘,小孩子一玩又把这事给忘了,等到想起时,一番翻箱倒柜之后,才找到。可这时的月饼不是被老鼠咬了,就是已经发霉长毛了。更要命的是,在你哭得稀里哗啦、捶胸顿足的时候,旁边还有几个小伙伴在那里幸灾乐祸地笑着,谁让你不马上吃掉呢?我的早就吃完了,可香呢!
好玩的事当数烧窑了。中秋节还没到,村里的男孩子们已经四处走动,做好砌窑的各种准备,砖块、瓦片、柴草……他们有的是力气,经常能抗起很多砖块瓦片之类的,我们女生就负责轻点的活——到各家各户收集柴草作燃料。我们抬着竹筐,挨家挨户一路收过去,村人很支持,家里有的会尽量捐出来。放学后,在大人的带领下,大家围在一起,砌窑。一天砌一点,等到中秋节那天,一座高大通透的瓦窑立起来了。放进柴草,浇上煤油,噼里啪啦燃烧起来,火光冲天,映照得大家的脸红彤彤的,一脸的快乐。此时,大家都会回家抓了一把盐往窑里扔,此时,更能听到噼里啪啦的热闹声响,把乡村衬得一片欢腾。晚上,一向宁静的乡村,此刻有着“火树银花”似的天空和鞭炮似的声响,节日的气氛无比浓烈。我们也兴奋得手舞足蹈,又往家里跑,抓盐来撒。大人们此刻也比较宽容,任我们玩个够。
夜深了,乡村又恢复了平日的宁静,我们也进入了梦想。梦里,一定有着香甜的月饼和甜润的“书册糕”,口水说不定流了一枕头。在睡梦中咯咯地笑着,闹着……被子也蹬落了好几次。这是隔天阿妈说的。
童年的中秋节,有着很多美好甜蜜的回忆,如河里的小石子,在时光的淘洗下,越发光滑明亮,散发着迷人的光泽,在记忆的脑海里熠熠生辉。
新闻推荐
城区夜间行车乱开远光灯,罚! 有驾驶员竟声称不懂远光灯,被罚款200元记1分
夜间在照明较好的城区不宜使用远光灯,这是行车的基本规则,但现在仍有一些驾驶人不当回事。近期,汕头市公安交警部门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