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绣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兴旺景致
“种田如绣花”是潮汕地区优良的传统农耕文化。一直以来,汕头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如绣花般用心打造精品农业。澄海狮头鹅、“德兴”生猪、“海特”蔬菜、“宏辉”果蔬、“粮丰”大米、“远东”国兰、“佳盛”紫菜、“蓬盛”橄榄菜、“绍河”珍珠、“和利农”和“白沙”蔬菜种子……一大批“汕字号”特色农产品不断走出汕头,迈向全国甚至东南亚市场,在丰富国人和世界人们餐桌的同时,也实实在在让农民鼓了腰包。
眼下,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的富民兴村特色产业正有条不紊地建设中。2019年度汕头27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项目,已全面完成审批,补助资金也全部拨付项目实施主体,将进一步加快汕头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选准特色主导产业
创响“汕字号”品牌
汕头是带有大片农村的沿海经济特区,这里自然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品种资源丰富,传统特色农业在现代化模式加持下迅速发展。
在澄海区莲上镇虎篮片,连片万亩蔬菜青翠欲滴。这里曾创造一年亩种植15造、亩最高收入15万元的高复种高创值奇迹。澄海是传统蔬菜产区,生产技术、规模效益居全国前列,菜篮子总量居全省第二。
澄海只是汕头农业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汕头立足资源禀赋,围绕有地方特色、有产业基础、有市场潜力的农产品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的规划建设,逐步形成了四大着力板块。
一是结合潮汕传统精耕细作、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础较好的实际,着力提升澄海莲上、莲下、溪南和潮南井都、陇田的设施化、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基地,澄海溪南草莓和葡萄、东里樟林林檎,潮阳金灶三棱橄榄、西胪乌酥杨梅,潮南雷岭荔枝、红场青梅、胪岗潮汕蕉柑(脐橙)等亚热带特色水果种植基地。
二是依托海岸线长、海水产品丰富,沿海养殖发展空间大的优势,着力发展南澳紫菜、龙须菜、优质贝类和网箱鱼类,金平牛田洋对虾和青蟹,龙湖珍珠等养殖基地。
三是根据当前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畜禽产品需求形势,着力建设澄海和龙湖狮头鹅地方特色水禽,以及潮南和潮阳优良生猪生态健康养殖基地。
四是借助与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农业交流合作密切的有利条件,着力扩大台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建设澄海隆都、潮南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湾番石榴、青枣、柠檬、火龙果、香蕉等优新水果种植基地,以及澄海远东国兰海峡两岸兰花交流中心。
以品带业,以业富民,以业兴村,特色农产品已在汕头农业生产中大唱主角。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04.7亿元,特色农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86%,每亩耕地年产值达到8300元以上。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汕字号”农产品被消费市场认可。目前,汕头特色农产品中有广东省“十大名牌”农产品3个,广东省农业类名牌14个,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1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5个,绿色产品12个,无公害产品认证76个。
推进标准化绿色生产
联农带农增收明显
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业,汕头市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和关键,以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增收为基本要求和绩效目标,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澄海区金港湾种养专业合作社“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抗12级大风的温室大棚、8000多块防虫板、肥水自动化精确调控系统、三级过滤的自动喷淋等一系列现代化绿色生产装备全面应用,让葡萄品质更加突出,每亩年产值超10万元。
近年来,汕头市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环保种养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和安全追溯制度建设,让“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真正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平台和载体。
有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还需要有效的联结合作机制。过去,农户单家独户分散种植、销售,不仅效率低,还经常面临市场风险,产品卖不上价甚至卖不出去。汕头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积极创新和完善实施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参股经营、订单生产、专业服务、科技培训、共享品牌、参与就业等多种方式,带动农户转变分散落后生产,参与现代农业经营,实现增收致富。
在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其丝苗米种植项目通过建设育秧工厂和农田基础设施,推广水稻生产全套作业机械化,带动100户农户参与生产,预计每户每年将增加收入2.1万元。
而澄海莲上蔬菜生产专业镇则通过支持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农村电商和蔬菜专业批发市场联结农户生产经营,推广蔬菜优新良种和设施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配套开展社会化服务,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有效地将“种田如绣花”的优良传统与现代农业要素结合,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生产效益。数据显示,全镇蔬菜基地面积6500亩,从事蔬菜种植农户5300户,平均每年种植蔬菜可达10—12造(最高15造),每亩产值6万元以上,纯收入超过3.5万元。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龙头龙尾协调联动
推动产业融合是“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汕头市围绕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强弱项、补短板,突出培育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生鲜农产品物流冷链、农产品电商和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价值链,拓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多种功能,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
在汕头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广东心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京东、盒马、粤海等电商平台合作,设立“汕头农特产馆”、“心瓷商城”及多个互联网自营店,连结特色农产品生产专业村和加工企业,线上线下联动,将大批汕头牛肉丸、狮头鹅卤味、海产加工品、潮汕小菜、亚热带果酒、特色生鲜果蔬等名牌汕货销往国内外。
此外,远东国兰股份有限公司、和利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丹樱农业公园、金寿生态园、绿梦湿地公园等农业经营主体,将特色农产品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与中国兰花文化、潮汕精耕细作农耕文化、潮汕民俗文化、潮菜饮食文化,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积极打造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新产品、新业态。
汕头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不是孤立为之,而是坚持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为龙尾,把后者作为前者规划建设的重要内涵和主要构成,围绕特色主导产业集中力量在产业园及周边地区布局“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项目,通过“摆龙头”与“甩龙尾”有机衔接,首尾呼应,协调联动,推动产业集聚、链条延伸、效益提升。
潮阳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就聚集了和平镇的顺杰农机专业合作社、关埠镇的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丝苗稻米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专业村镇经营主体以及“全国种粮大户”、国家级和省级专业合作社,有效夯实产业园的产品、原料基础。
澄海狮头鹅是汕头最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之一,当地几个主要生产镇已聚集了一百多家狮头鹅养殖企业、专业大户和相关专业村,以及“日日香”“物只卤鹅”“澄鹅”等一批鹅肉餐饮连锁店。
近日,汕头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20年起,每年市级筹措资金5000万元支持建设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续三年建设15个产业园,这将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的建设步伐,做大做强具有汕头特色优势的富民兴村产业。
新闻推荐
汕头新一中的食堂是很有名的。三年下来,一中学子吃食堂其实也腻了,倦了。但是离开了一中,却又分外的想念。嘴巴上说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