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 潮汕夏天的味道

汕头日报 2019-08-31 00:44

■ 陈晓勤

潮汕产薄壳,潮汕人首创人工养殖薄壳,也擅长将薄壳制成各种美味佳肴,还创造了不少与薄壳有关的形象生动具有文化内涵的俗语

炎炎夏日,潮汕人的饭桌上常可见到一道海鲜——薄壳。

薄壳,学名寻氏肌蛤,又称凸壳肌蛤,一种贝类海产品,其壳表呈褐色或淡绿褐色,壳小薄脆,故在潮汕得名“薄壳”,生活于盐度较高的海湾或岛屿的滩涂中,潮汕的饶平、澄海、达濠及南澳均是主产地。薄壳具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而价格低廉的特点,深受福建东南和潮汕地区人们的喜爱。

潮汕人爱吃薄壳,其历史之久,相关文献可追溯至清嘉庆《澄海县志》,据载:“薄壳,聚房生海泥中,百十相黏,形似凤眼,壳青色而薄,一名凤眼蚬,夏月出佳,至秋味渐瘠。邑亦有薄壳场,其业与蚶场类。”

潮汕人首创人工养殖薄壳,也擅长将薄壳制成各种美味的菜肴。鲜薄壳容易变质,人们就将其经脱蹬、浸漂、煮沸、捞米、捞壳、装篓等几道工序,加工成“薄壳米”以便长期保存,尤以澄海盐鸿最为出名。盐鸿作为薄壳米之乡,其薄壳米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一届薄壳美食节。对于潮汕人喜爱薄壳的程度,香港著名美食家蔡澜曾用这样的文字评价:“薄壳也许还有福建人爱吃,但绝没有达到潮州人对它的疯狂度!”

潮汕人在吃薄壳、养殖加工薄壳方面也创造了不少形象生动具有文化内涵的俗语。

薄壳的形状似眼,“薄壳目”比喻人的单眼皮。

薄壳生长时以泥为串,薄壳附生的泥土也叫薄壳碇,“鲜薄壳——缀碇”,比喻儿女成串,拖累多。

薄壳的季节性很强,每年的大暑节气后(农历六月)开始陆续采割上市,农历七八月是薄壳的肥美佳期。

“六月薄壳——假大头”。指六月的薄壳通常外形已经长大,而内肉还不够饱满,表面上个头大,可以和“大头”(一种比薄壳略大的小贝类海鲜,也是指人好出风头的形容词)相媲美,实则没啥内涵,比喻某些人好面子,打肿脸充胖子。

“夜昏东,眠起北,赤鬃鱼,鲜薄壳。”指在初秋,夜昏(即“晚上”)吹东风,眠起(即“早晨”)吹北风,正是赤鬃鱼和薄壳出产丰盛的季节。

“食薄壳找不到脚屐”或“食薄壳找不到奴仔”,意思是说人们只顾着吃薄壳,吐出来的空壳多到将脚屐(即“鞋子”)或奴仔(即“小孩”)都遮盖住找不到了。

新闻推荐

“白鹿”可能在广东南澳岛至福建东山岛间登陆 珠海今明两日或将有大雨阵雨

本报讯(记者王芳苏振华)据市气象台预计,8月25日珠海市有大雨,海面阵风可达7-8级;26日有阵雨或雷阵雨,间中雨势较大。有关部门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