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动物园,你可以更好!

汕头日报 2019-08-29 01:00

长颈鹿笼舍地面为水泥地面,没有“家”的感觉。

下沉式的猴山成了游客投喂的“重灾区”

更多文中详情请扫描二维码了解。

汕头动物园曾经是不少汕头人年少时的暑假回忆,许多人都在这里初次认识那些只出现在书本上或者电视里的珍禽异兽。虽然汕头动物园也经历了拓宽和改建,但相对于国内先进的动物园,汕头动物园还有哪些值得改进之处呢?记者近日作了一番探访。

万里来汕,明星动物的“乡愁”无处安放

汕头动物园里有不少明星动物,比如从非洲远道而来的长颈鹿和河马,南美的松鼠猴等。那些,这些远道而来的动物朋友,在汕头动物园有没有感受到“宾至如归”呢?

走进动物园,记者就看到园中的明星长颈鹿。记者看到,在长颈鹿的笼舍中,尽管园方尽力将食槽安装在4米高围栏顶端,但长颈鹿仍需低头弯下脖子才能取食——对于这些6米高的巨兽来说,能从高树枝头用长舌卷下爱吃的叶子,或许更符合它们的天性。此外,长颈鹿笼舍内的地面为水泥地面,并不能给它们老家稀树高草草原泥土的感觉。

记者在园内看到,除了长颈鹿的笼舍外,大多数动物笼舍的地面都是水泥地面,一排猛兽的笼舍地面还铺设了瓷砖。对于长蹄子的动物而言,坚硬的水泥地面更容易损伤它们的蹄甲;而对于不少喜欢挖洞刨土的动物,无法开挖的地面也让它们的生活少了很多乐趣,不利于它们天性的表达。

此外,东方白鹳的笼舍中没有栖身的树丛,只有一小方水池和假山石;而白鹤狭小的笼舍的四面都是笼网,连隐蔽之处都没有。对于这两种栖息于湿地的濒危涉禽来说,这样的笼舍显然少了“家”的感觉。

笼舍丰容,拯救动物们的“幸福感”

要做些什么才能让参观者看到真正的动物呢?

钟先生说,要让动物的天性表达,就要“丰容”,即为动物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并不必须将它们原生环境完全照搬过来。“比如猫科动物,无论是老虎还是家里养的猫,大多数个体对于纸箱、球和飞速移动的物体都有着难以抗拒的喜爱,那么一个巨大的纸箱或者皮球,对于老虎来说就是"丰容";或者平时直接从食盆里吃到食物,今天的食物却装在从顶上垂下的篮子里,必须想办法掏出来才能吃到,这也同样是"丰容"。”

张冠李戴,这样科普“雀”不同意

除了提升动物们“幸福感”与“获得感”,让参观者真正感受到老虎是老虎,狮子是狮子外,动物园在科普方面也有不少改进的空间。

比如介绍动物的方式,汕头动物园仍然沿续着传统的标牌,介绍简略而陈旧,也存在不少错漏。

孔雀的笼舍就是一例。笼中既有十分常见的来自印度的蓝孔雀,也有一只生活在中国云南,比熊猫还要濒危的绿孔雀。然而标注的只有寻常的蓝孔雀,珍稀的绿孔雀则全无“名分”,只在“产地”一项中提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地区”——中国范围内并无原生的蓝孔雀分布。

据了解,不同于蓝孔雀扇形的羽冠和颈部蓝色羽毛,绿孔雀的羽冠是直立簇状的,颈部羽毛为绿色鳞片状斑纹,因而也被称为“龙鸟”。记者也注意到,由于两种孔雀混养在一起,动物园笼中有数个个体同时具有两种孔雀的特征,显然珍稀的绿孔雀血统被“污染”了。

而同样珍稀的“东方白鹳”也错标注为“白鹳”,白鹳是分布于欧洲的常见鸟类,东亚并无分布;东方白鹳则是仅分布于东亚的珍稀物种。

汕头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翌旸 文/摄

新闻推荐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副院长陈浩宇被称为医研教“三栖”专家 “内心的不满足驱动我一路前行”

2016年,由于在眼科学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年仅37岁的陈浩宇(右)捧回“亚太眼科学会成就奖”。人的眼睛敏感而脆弱,要想在不到两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