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工艺互助计划”走进云南红河探访国家级非遗项目 “口传心授”传承匠人精神

深圳商报 2019-08-28 06:41

▲彝族(花腰)剪纸技艺(吴忠平/摄)

(记者 聂灿)近日,深圳商报记者随“中国手工艺互助计划”第二站活动来到云南红河州,以花腰刺绣、建水紫陶、乌铜走银等为考察内容,展开手工艺的互助与文化交流。

“中国手工艺互助计划”由深圳市天工当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和策划。项目依托深圳丰富的艺术设计资源,组建艺术家、设计师团队,以中国内地手工艺资源所在地为互助点进行实地考察及交流学习。

在石屏县文化馆,身着艳丽多姿花腰服饰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花腰)剪纸”的省级传承人普青华为大家表演花腰剪纸艺术。一把剪刀,一张素纸,眼手配合,上下翻动,顷刻间,平淡无奇的纸张,变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精美图案,令人拍案叫绝。

“中国手工艺互助计划”项目负责人陈悦成认为,民间艺术是一座“富矿”,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并世代以“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传承下来的。在他看来,让非遗文化在生活中“活化”传承是根本。

在古城建水,记者见到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的州级传承人金麟和他的团队。在金麟打造的建水“仁烨堂”陶作坊,金麟为项目组成员展示建水紫陶如何“从一抔泥土经过数十道工序变成一个个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器精称乌铜”,这是学者袁嘉谷在《异龙湖歌》的一句话,称赞的便是古香古色、典雅别致的乌铜走银工艺品。在石屏文化馆的乌铜走银工作室,记者看到了一件件精巧别致的艺术品和它们的主人、国家级非遗项目“乌铜走银”省级传承人李伟。

李伟介绍说, 乌铜走银传承至今,生产方式依旧以最原始的手工锻打和制作为主,再加上技艺繁琐,制作过程严重依赖手工。李伟说:“现在提倡匠人精神,是一种艺人的本分,如果没有这个本分,你做出来的东西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新闻推荐

家家清积水 户户灭蚊子 龙湖区开展防控登革热大行动

市民倒掉家里花瓶里的积水,响应灭蚊行动。本报记者方淦明摄本报讯(记者陈若萱)为提高市民知晓率和参与度,全面发动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