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到听:有声阅读成阅读新趋势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阅读内容愈加丰富、方式也日益多元化,当碎片化的时间成为互联网争夺的重点后,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了更多可能。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声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年国民、未成年人的青睐。2018年,中国有近三成的国民有听书习惯。其中,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6.0%,较2017年的平均水平(22.8%)提高了3.2个百分点。0至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为26.2%,较2017年的平均水平(22.7%)提高了3.5个百分点。记者采访鮀城读者群体和业内人士了解到,在汕头市民群体间,有声阅读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与接纳,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
90后子欣从两年前就开始尝试有声阅读,至今仍然保持上下班开车时间“听书”的习惯,“这种阅读模式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环境不受限制,对眼睛没伤害,有些书的配乐、朗诵都很好听,也让我感受到"听书"是种享受”。从事文案创作的80后青年杨子则更倾向于将“有声阅读”视为学习工具,用以拓展个人认知边界、更新专业领域知识,“利用边角料的时间学习让我觉得充实,如《经典案例课》《每天读一本书》《中国文化30讲》等内容很专业,配合主讲人的讲解来听,让我觉得更受益。”扬子坦言身边很多人都在利用有声阅读自我增值,“这种学习方式成为日常习惯之一,有时闲下来不听点什么反而有点不习惯了。”
不仅年轻人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高,有娃的家长们同样对“有声阅读”持乐观、包容态度。李典珣是一位初中生的妈妈,她将“有声阅读”这一阅读方式转变为她与儿子之间开展亲子互动的有效链接。李典珣告诉记者,她日常会利用起床刷牙洗漱至上班前的空闲时间或晚上在家做家务的时间听《樊登读书会》,“时间一长,听书也成为习惯,于是我从儿子最喜欢的历史人文入手,吸引他听,结果儿子也喜欢上这样的阅读方式,还时常与我讨论互动。”让李典珣进一步向身边人推崇有声阅读的是,“儿子之前看《时间简史》觉得太生涩看不下去,但机缘巧合听完"樊登读书会"解读《时间简史》一书,对书的内容有了概要了解后,又燃起了他重读该书的兴趣,让我没想到的是,后来孩子居然一口气把《时间简史》《万物简史》《人类简史》3本书都看完了。”在李典珣认为,不应片面地将有声阅读与纸质阅读对立起来,应用得好,有声阅读也可以是读者与纸质书籍之间的有效链接与桥梁。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刘佳纯
新闻推荐
烈日磨砺 攻坚担当 汕头公安队伍夏季大练兵,警犬中队使命在肩
警犬中队的“装备”就是警犬。每一条警犬都必须经过持续科学严格的训练,才能成为优秀的警犬。通过充分运用小球作为奖励,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