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群返乡创业,发挥优势深耕芯片模组产品 为智能出行造“好芯”
2003年在深圳打拼的王海群,可能没有想到16年后的他会在家乡成功创业。如今王海群所在的宇维科技研发的共享单车智能锁是全国行业内的佼佼者,另有多种芯片模组深受全国各地智能出行企业的好评。
2002年,中专刚毕业的王海群在汕头做网站工作,不甘平凡的他不久后就在朋友们的招呼下,前往深圳谋求发展,从事软硬件结合开发的工作。在深圳的这段工作经历,对于王海群而言是宝贵的经验。刚到深圳时,王海群的工作是维修MP3、MP4,后来开始做芯片组的开发,芯片组的产品应用从功能手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到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在开发过程中,王海群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技术经验。说起怎么成为一名“技术男”,王海群一直笑着谦称:“我学历不高,上学时所学的家电维修和现在从事的工作也不太对口。大部分技术都是我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总结的。”
从芯片做到芯片模组的过程很复杂,将各种功能集合到一块只有指甲盖般大小的芯片版上,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用行内的话说叫"踩雷",而这全都要自己摸索。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王海群说,自学的渠道很多,除了从书上学习理论知识,更离不开“实操”经验。“有段时间我们是美国一家技术研发公司的测试团队,在帮他们测试芯片组的同时,我们也同时在学习技术,算是"互相利用"吧。”王海群开玩笑说。
2016年,王海群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大城市生活压力大,又听到朋友说汕头各种创业扶持政策,于是跟几个同样搞技术的朋友回汕头共同创业。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业务是承接深圳客户的外研发工单、硬件调制等“接活儿”性质的工作。回想起接到单后的工作状态,王海群说,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因为一休息就会断了研发思路。每次开始做一个方案,大家都要开会评估风险和难点,再分工、做样、不断地调试,然后改良,再进行调试。
王海群还说起创业之初的一则趣事:王海群工作室的对门是一家电商公司,从监控看到王海群几个人经常不出门,隔几天提着一大袋东西进门,吃饭也总吃外卖,有时候还闻到屋里传出一阵阵电路烧掉的异味。有一天邻居实在忍不住过来敲门,一脸严肃地问道:“你们是不是在制毒?我们要报警了!”得知真相后,邻居才终于放下心。
一段时间后,王海群觉得光靠工单收入不稳定,所以决定要做自己的产品。“做研发方案要通宵忙活好几天,卖给别人一两万,之后就没有后续收入了。”于是,王海群他们决定开发自己的共享单车智能锁产品,“在深圳的时候已经做过这类产品,我们有经验和技术优势,也有现成的方案,而且风险成本较低。”
尽管如此,但一个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不容易的。做产品不比做技术,将方案做成一个实物,需要多道工序,以及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由于对供应链不熟悉,联系的产品供应商产品质量粗糙、延误工期,刚开始创立自己产品的王海群受到客户方面大量的压力。“刚开始做出来的样品经常出现问题,浪费大量了成本。另一方面,供应商答应一个月交货,最后往往要拖到两个月才交,客户这边又没办法交代,压力非常大。”在困难面前,王海群甚至有时候会产生放弃的念头。
当王海群将第一个产品交到客户手中后,得到的反馈出乎意料的好。“我们的产品相比其他企业的产品更有优势,因为我们自己是研究芯片组出身的,产品的集成电路体积比别的产品更小,功能、适用性更强,客户对我们的产品评价很高。”王海群说起自己的产品显得十分自信。之后,宇维科技在共享单车智能锁这一行业中有了良好的口碑,订单纷至沓来。如今,宇维科技承担着各个公共单车、共享单车等企业的技术研发,同时也进军电动车控制器、核心控制模组等方向,发挥自己模组产品应用面广的优势。
问及王海群的成功经验时,他自谦说自己仍在奋斗中,还不能算成功,但王海群也向有志创业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找到合适的创业平台与孵化基地扶持,并在适当的时候引入资金,让企业更快成长。王海群创业初期也遇到过瓶颈、挨过客户的骂,承受巨大的压力,回想起这些经历,王海群说,这是每个创业者都会面对的挑战,如果能咬牙坚持,把困难当作成长的经验,那就会离成功创业更近一步。
本报记者 杨舒佳 实习生 马肇吉 文/摄
新闻推荐
百名高层次人才喜获“金凤卡” 可享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52项服务
本报讯(记者蔡晓丹)昨天上午,汕头市举行汕头人才金凤卡首发仪式。目前,汕头市已有100人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涵盖卫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