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收银变迁记
商场POS收银机系统
上世纪90年代银行卡压卡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空中钢丝传送收银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移动支付已经和我们的生活融合在一起。现在,不论是大型超市还是普通零售店,甚至市场摊档、餐馆影院,衣食住行等消费都可通过手机支付宝或微信扫码搞定。手机就是钱包,就是陪你走天涯的“筋斗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笔者居住在汕头小公园附近,周边商铺林立,商号众多,是繁华商贸中心,是商圈的“风水宝地”。
当时,去大小商场购物大都采用一种特殊的收银方式——空中轨道传送收银,有人称“钢丝收银”或“轨道收银”。商场每一楼层统一设一处收银台,从收银台到各个售货柜台都用空中钢丝连接着,纵横交错,每条笔直的钢丝一端安着一块小木板,上面固定着铁夹子或小布袋。顾客买东西交钱后,售货员就把钱和开好的票据夹在铁夹子上,使劲一推,滑板就快速滑到收银台。收银员找好零钱后再夹上已盖“收讫”印章的票据,用力又一推,“咻”的一声又原路滑回。一来一往,收付两讫,货款两清。走入商场,上空那些小滑板在头顶飕飕地穿梭,形成了一道道银蛇飞舞的独特景观。印象中,小公园百货大楼斜对面东北向的丰棉大楼(也叫纺织品大楼)二楼钢丝收银传送距离最长,而最短是丰棉大楼正对面化五交商店,商店内面积只有百来平方米。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行、工行、农行、建行等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蒸蒸日上,汕头快速进入“银行卡时代”,开启了支付结算的非现金交易时代。生意兴隆的商家紧跟时代节奏,在收银台工作区齐刷刷摆放收银机、票据盒和四大块类似砖头一样大的“吸金”利器“压卡机”(当时还没银联POS机,各行各有专属压卡机及专用交易票据),收银台墙上挂有格外醒目的四大块四大行“授权刷卡”的金光闪闪的牌匾。顾客揣着银行卡很有派头,是时代前沿领域消费者身份的象征,去到哪里都可以刷卡消费,十分便利。商家也不必担心收到空头支票、问题支票、假钞以及大额现金每天存入银行的麻烦和零钞短缺问题,收付安全便利。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汕头相继开张了几家大型超市。收银结算方式又向现代化迈进。十多条收银通道,每条通道配有一套POS电子收银系统。这个系统有计算功能、条码阅读器、小票明细打印、显示屏、记忆储存、自动控制钱箱等功能,还支持多种付款方式(刷卡、代金券、提货单等,之后又兼容移动支付)。不仅资金更加安全灵活快捷,同时方便商场财务管理、业绩统计、大数据分析,还能让顾客看清消费明细。
从超市设置多少条收银通道,大概可看出超市规模和实力。经常上超市购物的消费者能从收银通道摸索出降低排队结算时间的门道。在超市购物后,面对多条收银通道前长长的队伍(特别是节假日或购物高峰时段),除了先观察队伍长短,还要看队伍中是推着购物车的多还是拎着购物篮的多,留意是否有开通“快速收银通道”(专门为购买很少商品的顾客设置的),再选择男性多的队伍和年轻人多的队伍,后者以移动支付为主,拿出手机扫一扫,结账走人,排队速度如同按下“快进键”。而老年人多的队伍,现金支付较多,收银员要点钞、验钞、找零、复核,时间相对长些。
前段时间,中心医院开了一间无人超市,自动的玻璃门,四周都是透明的,里面所有商品在外面看得一清二楚。无人收银超市初在汕头市区亮相,目前尚未普及。或许不久的将来,消费者就能体验到智能收银、自助收银、刷脸购物、刷脸支付的超市,结账排长队的场景将不复存在。
40年间,商铺从过去柜台式售卖到自助选购;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到花钱不见钱;从传统收银到自助收银;银行卡使用从“压卡”到“刷卡”、从磁条卡到芯片卡。商场购物模式的变迁和收银模式的变革见证着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前进和人类进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敏)为切实加强汕头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控与评估,掌握汕头市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做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