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盐鸿镇探索绿色养殖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牛蛙住“复式”,环境美了蛙农笑了

汕头日报 2019-08-17 00:42

牛蛙养殖在澄海盐鸿镇历史悠久,但传统的牛蛙养殖在滩涂、池塘等地,还占用了大量的农田,存在污染环境等问题。澄海区盐鸿镇在深入开展牛蛙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中,积极探索牛蛙养殖新模式,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健康、规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牛蛙远销穗深沪等地

据介绍,牛蛙生长快,肉质细嫩,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高级营养食品。近年来,以牛蛙火锅等连锁餐厅等形式在全国迅速发展,备受青年消费者的追捧。

随着牛蛙市场的扩大和经济前景的看好,牛蛙养殖及相关配套产业已经发展成为盐鸿镇重要的支柱产业,形成饲料生产、活蛙加工、药品供销、包装材料、物流运输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主要销往上海、厦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据统计,目前,盐鸿镇牛蛙养殖面积约3500亩,直接从事养殖近1000户3000多人,单位亩产牛蛙可达3万斤以上,年总产量约5万吨,年产值5至10亿元。

盐鸿镇牛蛙养殖有30多年的历史,由于经济效益较高,养殖规模也随之扩大,更多农民加入到牛蛙养殖大潮中,部分养殖户开始将水田开挖成池塘养殖牛蛙,逐步形成当前的养殖模式。即由蛙农出资建立养殖场,向合作社购买蛙苗和药品,饲料由饲料厂赊销给经销商,经销商赊销给蛙农;到了年底牛蛙可上市,再由饲料经销商向养殖户收购牛蛙,以活蛙或取蛙腿冷冻方式运往外地销售,扣除蛙料赊款后余款再返还养殖户,当牛蛙价格低时饲料经销商会给养殖户一定补贴,分担市场风险,让蛙农稳定增收。

近年来,澄海区牛蛙产业发展迅速,养殖面积达到7000多亩,主要集中盐鸿、东里、溪南、莲上镇,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牛蛙产业规范、健康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集中养殖节约土地资源

为有效遏制牛蛙养殖、加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确保食品安全,促进牛蛙养殖行业健康、规范、绿色发展,今年以来,该区成立牛蛙产业发展协会,促进行业规范和自律。同时,成立牛蛙养殖污染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出台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落实,从用地、用水、用药等方面加强监督管理,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开展示范带动,逐步实现牛蛙养殖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养殖户林洽元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去年小规模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今年投资15万多元,在近100平方米用地,建设了一座5层约400平方米的层架养殖空间,并配套了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实现尾水“零排放”。林洽元告诉记者,这相当于1亩的养殖规模,由于集中养殖,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也解决用药和尾水处理的问题。

违规养殖采取断电等禁养措施

今年以来,盐鸿镇对全镇范围内的牛蛙养殖既有养殖场续养实行备案登记制度,要求各场预留20%尾水处理面积并建设配套完成。同时,要求专业合作社、场(户)签订牛蛙健康养殖承诺书,做到尾水达标排放、病死蛙体无害化处理、安全用药等,发现违规养殖的采取断电等一系列禁养措施。

荣信水产专业合作社成员李斯全养殖18亩牛蛙,专门开辟出3亩土地进行污水处理,投资3万多元建设了五级污水处理池,在水面种植了大片的狐尾藻,吸收水中的氨氮起到净化作用,配备了病死蛙体处理箱,基本实现达标排放。目前,荣信水产专业合作社养殖面积800多亩,带动近200牛蛙户养殖,由于养殖规范、质量稳定,每亩产值达到20多万元。

澄海区牛蛙协会秘书长林秋荣告诉记者,目前,全镇10多家专业合作社全部按照要求完成整改。

探索建立牛蛙养殖产业园

“牛蛙养殖业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盐鸿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下来,将坚决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压存量、控增量、疏堵结合”为原则,按照“政府统一领导、属地管理职责、部门依职监管、各方联合行动”的要求,继续整治牛蛙养殖场直接排放污水、丢弃病死蛙体等污染环境的问题,逐步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成效。同时,将邀请专业机构对牛蛙养殖区域进行总体规划,探索建立牛蛙养殖产业园,建立精细化管理与产品品质控制体系,探索深加工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效益和口碑,打造“一镇一业”,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兴旺发展,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本报记者魏盼生

新闻推荐

跨越76年的三次考古却发现了同一个普通家庭的旧物

福冈博多老城区中复原的旧时商户情景潮州窑白釉刻花芭蕉觚北宋潮州窑白釉鱼篓形四耳小罐清潮州窑瓜棱白釉扁壶博物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