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潮汕方言诵读古文 文化风习显意趣盎然
读书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时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促进全民阅读,连续六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俗语说,开卷有益。读什么内容与选何种样式的书?各人有自己的兴趣与需要。我喜欢读古文,诵读古文,传统名篇是我的良师益友。
上世纪40年代我读小学五年级时,就开始诵读古文,教我们的是一位姓许的老先生,第一课是李密(晋)《陈情表》。老先生有他独特的教学风格,他先把课文的内容编成故事,生动形象地给我们讲述,然后把全篇课文吟诵一遍。他首次在课堂上吟诵《陈情表》,那形神举止,真情实意,把学生都吸引住了。学生睁大眼睛只盯着老先生,老先生既没有翻阅握在手里的书,也没有注视学生,而是摇头晃脑,纵情吟诵;时而低吟慢诵,声音细小,拉长尾调,时而壮怀激烈,声扬气急,戛然而止。抑扬顿挫,节奏分明;有韵律,有调式,若歌若曲。听了老先生的吟诵,学生兴高采烈,原先看到古文许多生词难字,都紧锁双眉,现在对古文的抗拒情绪,完全消除了。
老先生教每篇古文,都是范诵课文之后,便逐句带学生诵读,直至每名学生都能独立诵读,才教新课。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从反复诵读开始。老先生似也“遵古法制”,只教诵读,没释词解义,但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都一一作答。学生经反复诵读,都能大略通晓文意,正如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高小两年,我学会诵读古文20多篇,这为以后的深造做了铺垫。我是在解放前夕读完中学的,当时读的古文不多,我都熟读成诵。
1956年我进华中师院中文系读书,学院的古典文学教师很重视文选教学,仅先秦两汉及唐宋明清的几个文学段与诸子百家著述,就编印了必读与选读的文集十多册,选文数以千计。我从中勾划出100多篇重点,潜心研读。过去囫囵吞枣读过的,也趁此回炉加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掌握了古文的阅读方法,读懂了研读的篇章,却苦于不会诵读。因为以前诵读古文都是用潮汕话,上了大学都是说普通话,古文中有不少古字难字,有汉语拼音注音,没有方言注音,我不会用潮语读;老师非潮人,也不懂潮语读音。我用普通话朗读古文,总觉生硬别扭,枯燥无味,缺乏意蕴;而以前用潮汕方言诵读古文,则感觉和谐协调,柔顺雅致,融情畅怀。我下决心花了些力气,借助潮汕字典等多种工具书,又请教本土老前辈,扫除了潮汕话诵读古文的语言障碍。我终于能随心所欲,无论何时何处都能诵读古人笔下的肺腑之言,并逐步感悟到这些华章中所承载的是古代文人学士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操,惩恶扬善的浩然正气,忧国忧民的博大襟怀。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的。
上世纪60年代以后,我到汕头二中工作,主要担任高中语文课教学。教古文是我的强项,我引导学生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先吃透字词句知识,然后把握篇章结构,再分析文章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我把读大学时的方法体会传授给学生,诱发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但最重要的一项即“用方言诵读古文”,我就不能教学生了。因为当时规定课堂教学必须用普通话,要求十分严格,我在校与市的语文教研机构还担负一点职务,自然更要循规蹈矩。我勉强用普通话给学生范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要自觉多读。尽管我再三强调,反复说明朗读古文的意义,而学生始终感到古文佶屈聱牙,很难上口。学生的这种情绪我何尝不理解,读大学时我就亲身感受过了。学生学习古文只阅不读,这显然是教师教学上缺失了一个教学环节,我能否另辟蹊径,解开这个心结?一次课余时间,有几个学生问我一些难读难懂的古文潮语读音,我解答了他们的疑问之后,索性用潮汕话诵读全文,没料到突然间大群学生把我包围起来,听完诵读热烈鼓掌,大声叫好。在全班学生的强烈要求下,我也越轨破戒,每篇古文课前与课后都在课堂上用潮汕话诵读一遍。这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古文的浓厚意趣,诵读古文蔚然成风。我记得在教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由于文章的写景抒怀感人至深,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赞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还被作为高考的作文题。学生诵读这篇古文,兴意更浓,劲头更足,许多人背诵了全文。
1984年我调入汕大中文系任教,虽然是担负基础写作及文秘专业课程,但也涉及一些古典文学作品,学生见我空暇仍欲读些古文旧篇,很不理解,我为何舍不开那些滚瓜烂熟的古文。他们哪里明白我对古人名章的痴情与癖好?宋理学家程颐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明代名人于谦也有诗云:“书卷多情是故人,晨昏忧乐美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我已退休20余年,每晤早年学生,都说我给他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教诵读古文。前年,我应邀参加一个学生聚会,有三几个学生在门口远远见我,就大声喊叫“老师”,接着一起背诵起《岳阳楼记》来。直到我走到他们身边,他们笑容可掬边诵书边和我握手,过一阵子才哈哈大笑的搂住我。他们是我40多年前的学生,都已退休数年,自他们高中毕业以后,我们一直未有晤面。这次久别重逢,师生的浓情厚谊和欣喜,尽在这朗朗书声之中。
用潮汕方言诵读古文这一传统,今天已经登上了全国经典吟诵大会殿堂,焕发光彩。今年1月23日《汕头日报》报道,汕头龙湖实验中学有李楠老师带领的风吟社,参加在山东济南举行的“2018年中华经典吟诵大会”,该社代表蔡子涵用潮语在大会上吟诵《岳阳楼记》,得到评委和嘉宾的赞赏肯定。蔡子涵荣获本届大会青少年组“十佳吟诵传习人”称号,李楠也荣获“优秀指导老师”。有趣的是蔡子涵参赛表演的《岳阳楼记》,恰好与我的学生40多年前背诵记忆下来,近日和老师晤面时用以回送老师的是同一篇章。这虽是巧合,但也应是对经典名篇的认同与珍爱。潮语吟诵国学华篇能够在全国展演会抛头露面,为国人所共赏,这是潮汕的盛事,也是潮文化的光彩,令人感动,令人欢畅。愿这种传统的地方启蒙教育模式与文化风习能光彩照人,流传久远。
新闻推荐
近日,汕头市龙湖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了一宗盗窃摩托车案件,一窃贼与他人合伙分工盗窃摩托车,虽然其只负责望风,最终也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