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倒计时,为耄耋老人寻根 记”梦归潮汕”寻亲活动
水哥(右二)与福建志愿者共同为寻亲人登记信息
“梦归潮汕”寻亲团志愿者采用笔录和视频等方式登记寻亲信息
■ 常 平
“弟弟呀!”87岁的老人陈姨哽咽了,年纪相仿的弟弟牵着姐姐的手痛哭失声:“姐姐,为何今天才来寻我们?母亲在世时就说你非常聪明,一定会找到家。”
这是2019年6月21日,在汕头沦陷纪念日,由汕头市公益基金会、“梦归潮汕”寻亲团、汕头市广播电视台等联合举办的 “公益寻亲·爱心集结”、“梦归潮汕”寻亲团成立三周年纪念活动在汕头老市区小公园举行时出现的动人一幕,来自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以及闽、赣等地的志愿者及热心人士等250人共同见证亲人相聚的感人场面,见证三省联动的爱心佳话。
汕头市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郑俊钦介绍说:“我们选择在汕头沦陷日举办活动,在80年前潮汕人民因日寇入侵而避难逃荒的历史记忆中,再一次敲响不忘国耻的警钟;与此同时也渴望早日为潮汕籍游子找到回家之路。”
同样感人至深的是2019年春节,带着“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忧思,由市公益基金会会长张泽华带队,“梦归潮汕”寻亲团志愿者以及《南方日报》、汕头电视台、《汕头日报》记者赶往江西,一场由汕头市公益基金会联合“梦归潮汕”寻亲团、共青团安远县委在江西赣州安远县举办的“爱心照亮回乡路”活动,为当地潮汕籍老人圆寻亲梦。
爱心照亮回乡路
让“家己人”回家
“梦归潮汕”寻亲团是一群具有潮汕人独有人文情怀的志愿者,源起于当年在福建、江西等地寻找抗战老兵时偶然找到说潮汕话、喝工夫茶,并举行潮汕特色民俗活动的村落,开始以为是流落异乡的抗战老兵,后证实是抗战时期和潮汕饥荒年逃难的潮汕人。
1939年6月,日寇占领潮汕后烧杀劫掠加上旱灾,数以万计的潮汕难民涌向闽西、赣南,俗称“走日本”,形成逃难潮汕人聚居的“广东村”、“潮汕村”,江西赣州等地甚至还流传无广不成村的“俗语”。超过30万人的逃难大军写满了血泪心酸,回家之路也是曲折艰辛。劫难已经过80年,幼童成耄耋,老人们渴望有生之年能找到失散的亲人。后来,方壮建等人创建“梦归潮汕”寻亲团帮助流落他乡的老人“回家”,尝试用更快的方式抢救一段段即将消失的历史。
2017年,汕头市公益基金会关注到“梦归潮汕”寻亲团的寻亲活动,对志愿者无私付出深为震撼,决定参与这个“倒计时公益”, 将“梦归潮汕”寻亲活动列入公益项目,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并参与策划、组织。汕头电视台也开播了寻亲公益纪录片《梦归潮汕》,扩大影响力。
为加大寻亲力度,汕头市公益基金会、“梦归潮汕”寻亲团与汕头电视台栏目组五进江西福建,分别在江西的赣州、安远、会昌,福建的武平、上杭以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开展“爱心照亮回乡路”活动,为流落在外的潮汕“家己人”寻亲,为认祖归宗的亲人圆梦。
打造爱心集结的
“命运共同体”
“老人们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必须让他们从战争的受害者转变为新时代的幸福者。”张泽华会长说。
逃荒的潮籍乡亲,平均年龄八十岁左右,最年轻的也已七十多岁。为尽快帮寻亲者圆梦,志愿者总结出几个问题:“您被拐卖的时候多大?怎么到达这里?坐船还是走路?当时谁跟您一起来的?”并通过是否有卖身契,是否见过日本兵,是否对家乡特色小吃有记忆等一连串问题叩击寻亲者尘封已久的记忆,一些老人缓缓记起零星的片段,回答志愿者的问题,最终找到自己的家园。
82岁的魏桂花老人,仅凭“竹桥魏”,村门口有石狮子等有限信息,便通过志愿者的比对找到潮阳金灶镇的竹桥村。当老人在亲属、江西会昌志愿者的陪同下到达家乡时,年老眼花的她摸着粉饰一新的石狮子,认为就是当年那只童年的“玩伴”。
现年约95岁的刘素英老人,17岁时因为走日本、逃饥荒,一家四口几经辗转失散。后一家人再次团聚,惟独刘素英音讯全无。2018年7月,“梦归潮汕”寻亲团接到刘素英老人的求助,老人只记得“桂林”、“永泰圩”的字眼。经志愿者调查,就是揭阳市霖磐镇桂东村、桂西村以前的合称桂林和“永泰楼”,弟弟“刘程香”也找到了。2018年姐姐携带全家回到“桂林乡”和82岁的弟弟团圆,创下“梦归潮汕”公益活动开展以来年龄最大的寻亲者寻亲成功的案例。
正是志愿者利用潮汕话优势引导启发老人们的回忆,搜集寻亲信息,也编辑成寻亲链接,通过网络传播,进行信息碰撞;同时根据采集回来的信息,组织潮汕志愿者到各乡镇走访排查、对接认亲等措施,并随时在网络公布,以及采访过程当中的视频连线,增加了比对成功几率。
曾参与抗战老兵记录片的拍摄,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志愿者水哥认为:“志愿者最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他坚持每天至少一次的走访,一个案件不知道要走访多少来回,春节还自掏腰包开车前往福建。类似他这样的“傻子”很多,前往马来西亚的寻亲活动,就是团长方壮建等几个志愿者自费的。微信号为白狐的志愿者来自江西会昌,为帮助寻亲者圆梦,她多次两地奔波。到目前为止,她所在的团队已经成功对接45例。同样来自福建龙岩的非潮籍志愿者自从和寻亲团合作以后,也已经成功对接200多例。据悉,如今分布于各地的的志愿者已超过1000名,他们仍继续坚守在寻亲路上。
在寻亲案例中,江西的古绍贞老人的身世特别令志愿者唏嘘叹息。古绍贞是遗腹子,自小便知道自己是潮汕人。1944年母亲带着他们辗转到了古家,因状况不好两次试图带孩子逃跑都没成功,后来母亲便消失了。几十年来,古绍贞不忘寻找母亲的踪迹。“到底我父母的尸骨在哪里?我的根在哪里?”他夜以继日地叩问。张泽华会长闻悉老人的身世,不禁泪流满面。受他的嘱托, “梦归潮汕”志愿者在汕头市濠江区河浦片区开展走访、比对,最终两个月突破。2018年8月他终于踏上故土,“在我死后,一定要把我的骨灰撒在濠江。”
“梦归潮汕”寻亲活动离不开媒体记者的推波助澜,杨彤和高记者就是其中两位。他们对抗战时期的重灾区历史了解透彻,只要参加活动,都会帮助分析。据他们介绍,逃荒的潮人土改时曾回来一拨,目前这些寻亲者是分散的,大部分没有文化,信息闭塞,因此更应该投入精力帮助他们圆梦。
正是深入一线的媒体记者、电视台编导人员、摄像人员与寻亲团志愿者紧密合作,同甘共苦,记录流落他乡老人的苦难经历,又通过内容形式多样的节目和报道,向社会大众讲述志愿者为求助者“梳理记忆信息”、分析蛛丝马迹来帮苦难老人寻亲的故事,生动展现“梦归潮汕”的初心,出现了不少因节目播出而推动成功认亲的个案。“梦归潮汕”寻亲活动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羊城晚报》、《香港商报》、《新快报》等几十家媒体报道,一曲关爱生命的庄严赞歌,四海传扬!
新闻推荐
汕头市场主体扩容 产业升级提速 潮阳区积极应对不利因素实现经济平稳发展
本报讯(记者刘文钊)软硬环境的优化,带来了市场主体的“扩容”,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今年来,潮阳区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