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允元与韩祠
□张家庆
830年前,南宋潮州知州丁允元(1142-1214年,字叔中,常州宜兴县人)到任后主持在韩山的侍郎亭东北、韩木之东、古揭阳楼遗址上重建韩文公祠,遂将潮州城南的韩文公庙迁入,并亲题名为“忠佑庙”。
丁允元于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登二甲进士,有“学识优长、词理精纯”之评语,同榜进士中有潮州谢时、林庚(俱第四甲)、王与箕、段硕辅(俱第五甲)四人,但因成绩较差,故都没有封官。丁允元到杭州的吏部报到后,被安排到太常寺神乐观任协律郎。太常寺有位礼院、四译馆、神乐观等部门,负责外交接待、圣祀仪礼和祠祭时司乐的工作。设有正卿(同侍郎,正三品月支米三十五石)、少卿(同知府的正四品,月支米二十六石),丁允元的协律郎为正七品(同知县,月支米七石五斗,即一千五百斤)。
古代朝廷除设吏部管官员外,还有户部管财政,礼部管铸印、祭祀和皇宫事务,兵部负责军队,刑部为执法和司狱。六部之外还有大理寺为最高法院,光禄寺负责皇室的伙食和皇室事务,鸿胪寺负责文件下达和派出钦差。明代又增设苑马寺负责国家用马和供给军马。古代还有负责军事装备的大仆寺。但除大理寺和太常寺正卿是正三品之外,其他寺的正卿都是从三品、少卿为正四品。
丁允元能力出众,办事认真,在协律郎任上把宫廷乐队带得有声有色,两年后便被提升为神乐观知观(正六品,月支米十石)。由于宋代皇帝都信仰道教,故在宫中设神乐观负责祭神和祀孔的奏乐。宋孝宗赵眘本是为宋徽宗(赵佶)奏乐的皇亲,精通音律,喜欢他有才干,便在又两年后的淳熙六年(1179)提升他为正五品的神乐观提点(月支米十六石),官阶奉政大夫。三年后又被提升为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提督四译馆,官阶为中宪大夫(月支米二十四石)。四译馆负责接待各国使节。
淳熙十二年(1185),丁允元被提升为太常寺正卿,官阶正议大夫(月支米三十五石)。两年后的淳熙十四年(1187)正月,控制着金国军政大权的卫绍王完颜允济遣密使到临安(今杭州),希望宋军能北伐,他便可乘机取代年老的金世宗完颜雍,因为金世宗想传位给孙子完颜璟(后为金章宗,1190年即位,在位19年)而不传给作为儿子的他,条件是他愿把黄河以南的地方归还南宋。丁允元当时即进谏请赵眘出兵。自南宋与金朝签订“隆兴和议”后,宋金世为叔侄之国,金为叔,宋为侄。故宋孝宗向来把完颜雍认作叔父,认为他虽年老多病但能控制金国的大局,完颜允济是斗不过其父的。由于金国长期内乱,南宋倒有二十多年的和平安定局面。如果支持允济作乱,就是打赢了,他也不会给宋国好处的。所以当丁允元到后宫觐见皇帝时,赵眘既不答应,还把丁允元斥责一顿。因宋孝宗心中有数,知道宋军连个带兵的名将都没有,如果仓皇北伐,会若羊入虎口、有去无回的。
丁允元从皇宫出来,遇到宰相兼枢密使韩侂胄(1152—1207,字节夫,河南安阳人,后因主持开禧北伐失败而被谋杀)。韩相国一心想北伐以垂名青史,便大赞他的勇气和见识,并认为北伐能稳操胜券。丁允元当时四十五岁,尚有血性,回府后夜不能眠,便决定隔天早朝上本再谏。赵眘看奏本后非常生气,便说:我朝以忠义立国,那能乘人之危、大动干戈,朕既认金世宗为叔,二十多年相安无事,汝为臣子,想陷吾于不仁不义之地!朕昨日已面谕于汝,此事有伤国体,绝不可行,但汝有意逼宫(迫逼皇上作出决定),是犯上作乱。在此期间,丁允元还上表谏请赦免盐铁等税,故触帝怒,遂贬为潮州知州。
淳熙十四年(1187),丁允元到潮州任职之初,发现野象成群、糟蹋庄稼,农民在田间挖陷阱以防野象,但费力费工收效甚微。他深入调查后发现象害的原因是田间没有老鼠可以吓象,而先前大象怕田鼠钻进鼻孔就不敢吃庄稼。没有老鼠的原因是人们不敢吃蛇,蛇吃掉田野里的老鼠和青蛙。不敢吃蛇的原因是潮州青蛇受到宋仁宗(赵祯)、宋神宗(赵顼)的封赐和宋徽宗(赵佶)的赐额,有神棍从南澳岛上买了一条黑蛇到韩山双旌石下建“黑风大王庙”以拜祀,说它是韩愈在《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中所记放走的圣蛇,那黑蛇养到300多斤重,能喝酒、吃肉,还要吃童男童女。神棍要求太守前往祭拜,称若不去,便有水旱天灾以怪罪。还说前任太守徐定父亲去世,丁忧回籍,是没拜蛇神所致之祸。
丁允元通过调查,便到韩山去,把黑蛇捉到州衙前囚了起来,给它个时间施法,若能加罪于他或逃走,就算它有灵。但黑蛇冥顽不灵,便被他带老百姓戳而吃了。不久,蛇被老百姓吃光,田鼠又有了,野象退回山林。后来北回归线南移,潮州由热带变成亚热带,野象失去生活环境,便西迁了。他在任期间还药杀了北寨溪(今澄海东里)的鳄鱼、消灭了抡粮的倭寇;为州学建六斋、置学田;修堤、改造水稻良种。由于他无私无畏,发还盐商引领(卖盐执照),不但降低闽西汀州和赣南赣州盐价,也使州衙因盐税收入增加而有积余。因此,他主持修建了湘子桥(原称“康济桥”“济川桥”)西段四个最大的桥墩,故民间也将湘子桥称为“丁公桥”。
当时,由于城南韩庙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三月,沈师反宋武装攻占潮州城时被损毁。淳熙十六年(1189),丁允元决定在韩山侍郎亭东北、韩木之东、古揭阳楼遗址上建韩文公祠。因当年是韩愈谪潮370周年,为缅怀韩愈治潮的功绩,弘扬韩愈爱民精神,他认为在韩文公过化之地重建韩祠,就是对韩文公最好的纪念。韩祠静肃端庄,形式简朴雅致,祠前有石阶五十一级至祠门,寓意深远的是把大地作为一级台阶(因人出世时为—岁)表示韩愈从广袤、辽远而雄浑的大地走来,到潮州时是五十二岁。他在这里种植了福荫潮人、预兆祥瑞的橡木(也称“万年栎”,当时韩愈手植橡木仍在)又经过五级台阶(即离潮后他又活了五年才去世),他的英灵进入祠堂的圣殿,享受千秋之祀。祠门正壁用淡绿色水磨青砖砌成,砖块间不嵌沙灰,青色的砖象征“青天”,不嵌沙灰表示其为人刚直不阿。祠为二进厅堂,纵深31.8米、面宽18.7米,总面积594.66平方米。首进深7米、宽13.7米,面积95.9平方米。庭院两廓与前进相连,中有天井,登十三级台阶可上正堂。由于正堂比前座高出2.5米,故从湘子桥东段仰望韩文公祠,可见整座建筑更加壮丽堂皇。利用山势,依次抬高中座,是宋代建筑的特点。韩文公祠正堂原有韩愈和侍从张千、李万以及韩湘子、赵德、陈尧佐共六尊塑像,祠门外五十一台阶前原是个大池塘,面积十八亩,清代初年尚存九亩。通道绕池塘两侧而沿台阶进祠。在池塘边原建有“流觞”和“曲水”二亭以配,亭久废,后来池塘也没有了,改建成牌坊和花圃。
丁允元任潮州知州五年。任满后携家眷族人卜籍创居于潮州城东厢仙田村。据《海阳县志?古迹略三》载:“知军州事丁允元墓在秋溪都第三段”,即今磷溪英山凤地。磷溪星光村现有“丁宦大宗祠”以祀之,祠前石刻对联为明代礼部尚书黄锦撰书:官纪太常,五马清风余凤水;绩崇名宦,千秋禋祀荐仙田。
新闻推荐
(记者张妍通讯员陈晓旭朱亚军)记者昨日从大鹏新区科创经服局获悉,日前新区正式印发了《大鹏新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按照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