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以有秦牧而骄傲,秦牧也以生为潮汕人而光荣 秦牧文学创作故土情深

汕头日报 2019-07-27 02:57

秦牧故居

秦牧

秦牧作品《艺海拾贝》

秦牧作品《花城》

因同为潮人,于秦牧就有一份特别的,或者说亲切的情愫,或因此格外地关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秦牧与杨朔、刘白羽并称“当代散文三大家”。其时,由于时代使然,“散文三大家”的创作虽说各有风格,却也有着十分明显的局限。不过,时代的局限是个人的无奈,却不能因此否定个人的成就。因着历史的原因,导致秦牧的文学成就未能达到最高境界,可是,他艺术独特的风格,却是必须肯定的。他能够给我们文学上的快乐,让我们得到精神方面的鼓舞,这就是他值得称赞之处。

有人说作家首先应是思想家,这话不错,但悬出的标准或许太高了,没几个真能达到。不过,要求作家坚持自己独立的观察与思考应是不算过分的要求。你可以不高瞻远瞩,但由于你真诚与真实的反映,你的作品可能散发出超越时空的深远魅力。秦牧坚持了自己的风格,以一种在当时应该算得“另类”的思辩与知识的文风,给我们营造一份洋溢着理趣情趣乐趣的审美快乐。或许因此,秦牧的文艺评论散文《艺海拾贝》才得以一版再版,至今魅力不减。而另一篇散文《花城》也因对广州这座充满生机的南方城市的准确定位和描写,而使它拥有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广州因此有了“花城”之誉。因一篇文章成就一座城市,固然不免夸饰,但一篇文章赋予一座城市艺术的美丽,却非秦牧之《花城》而何?

秦牧在澄海樟林的老宅如今已被改成纪念馆。前些年有一个机会,我有幸走进这儿,静静感受这位名作家老宅的清风流韵。秦牧在这里度过少年时光,后来即东南西北漂泊,可以说,在这里的时间并不长。不过,他是从这儿出发的。虽然,当时他的文学活动仍没有开始,但是,这里对他的文学创作的影响之深刻却是不言而喻的。

他对故土、对家乡风物始终念念不忘,晚年写有两篇散文,直抒胸臆,令人感动。

在那篇充满自豪感的《敝乡茶事甲天下》中,他动情地说:

因为我的家乡潮汕一带,品茶的风气最盛,真可谓:“敝乡茶事甲天下。”我从小在这种风气的熏陶下,自然对品茶就懂得点门道了……如果有人以为讲究品茶的,只是有钱人家,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汕头,常见有小作坊、小卖摊的劳动者在路边泡工夫茶,农民工余时常几个人围着喝工夫茶,甚至上山挑果子的农民,在路亭休息时也有端出水壶茶具,烧水泡茶的。从前潮州市里,尽管井水、自来水供应不缺,却有小贩在专门贩卖冲茶的山水。有一次我们到汕头看戏,招待者在台前居然也用小泥炉以炭升火烧水,泡茶请我们喝,这使我觉得太不习惯也怪不好意思了。那里托人办事,送的礼品往往也就是茶。茶叶店里,买茶叶竟然有以“一泡”(一两的四分之一)为单位的,这更是举国所无的趣事。

一杯茶里也有他深沉悠悠的故乡之情。

在《故里的红头船》中,他写道:

我们家附近有一条小河,河面并不很宽。我们常在河中游泳和捕鱼。小河里面,不但可以捕到鳗鲡、甲鱼、鲫鱼、泥虾,有时还可以捕到一种扁蟹,它的甲壳里蟹黄极多,腌制起来,风味极美。这种小蟹,各地都很少见到。据渔民们说:它只出产在咸水淡水交界的区域,我们有时喝到的河水也有咸味,这就可见,我们家乡离海很近,有时海水涨潮,是会倒灌进来的……

我们有时会见到一些老头子,站在河岸上,慨叹道:“这条河现在比以前窄多了。你们年轻人不知道,从前,听老辈人说,这河是可以停靠很大很大的船舶的,从这里直达外洋州府呢!”

他还回忆,故乡有许多特别的事物吸引了他。首先,是当时已经显得有点破败的一个内地小镇,为什么竟有那么多夸耀门第家声的人家呢?这些宅第,各各大门上挂着“大夫第”“陕西世家”“种玉世家”“颍川世家”之类的牌匾。河边有一座“天后宫”,香火鼎盛。照一般状况,凡是船民、渔民众多的地方,才有许多人到天后宫去卜问旅程吉凶,祷求风调雨顺。为什么这儿也有一座天后宫呢?故乡并没有多少船民和渔民呀!还有,这个小镇里,市街上竟有不少可口的食品在出售,什么肉粽、饼食之类,其制作精美的程度,并不逊于后来他在国内好些大城市里所见到的。小贩多极了,各种小食竞奇斗巧程度,也是他在许多内陆小镇里很少见到的。虽然,都是儿时的记忆,却是这般的生动而真切。时间越久远,他的记忆越深刻,越美好。

作家的创作离不开时代,更离不开故乡,越是伟大的作家,故土的情结越深。有的作家,比如福克纳,他一生就坚持不断地描写他那邮票大的家乡,这看似小却是大,以小而见博大。当然,这种对家乡坚守一生的抒写,却也是一种故土难舍的生动表现。秦牧的文学创作同样如此,故乡的情结深刻地烙印在他的作品里。潮汕以有秦牧而骄傲,而秦牧也以生为潮汕人而光荣!

新闻推荐

高薪主管侵吞二十余万货款 落网后退还赃款,被法院判处缓刑

本报讯(记者王开颖)月薪1.5万元,这在如今的汕头肯定是让很多人羡慕的薪资标准。但是在澄海区打工的饶平籍男青年麦某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