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领航齐心共建美丽新农村 龙湖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蓬中村艮公池长廊
“村里的环境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行有路走,纳凉有处去,公园建成,道路硬底化等方方面面都是我们以前想都想不到的,为政府的工作点赞!”这是记者近日在龙湖区蓬中村采访时所听到的。而该村这几年的变化,要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落实。
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全面小康的目标达成,事关共同富裕的承诺兑现,事关现代化强国的蓝图实现。记者了解到,龙湖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不仅成立了领导小组,还制定出台《龙湖区关于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强化乡村振兴保障机制等七个方面进行部署落实,全力推进,取得良好成效。
配齐配强人才队伍 夯实基层党组织
要使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基层党组织是战略实施的基础,除了做好顶层设计外,如何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农村人才队伍成为龙湖区委区政府首要解决的事情。记者了解到,该区紧紧抓住村(社区)书记、主任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大力实施“头雁”工程,通过不断创新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选拔培养、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和激励保障机制等措施,集中开展村(社区)书记、主任摸排、分析研判。同时召开区委专题会议进行逐村研判、逐人过关,分类定级,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充分激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打造基层工作的主心骨。
“头雁”工程抓好了,如何保障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凝聚力呢?对此龙湖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完善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加快推进集公共服务平台、办公场所、活动场所、服务群众场所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整合资源建设立7个街道党校。据统计,目前7个街道全部设立党群服务中心,121个村(社区)实现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我们还通过每年补助每个村(社区)办公经费15万元、安排服务群众专项经费6万元,进一步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该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同时还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组织新型职业农民138人次和27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期、分批参加培训班,赴高校、示范基地学习交流,进一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整体水平,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量提质、规范发展,通过配齐配强农村人才队伍,进一步强化“三农”战线保障。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村容村貌等环境的改变最为重要。“我们深知农村环境脏乱差的根源在于违建,为此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三清三拆"、露天粪坑整治和畜禽养殖整治,下大力气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危旧房屋,彻底改变农村"六乱"现象。”该区相关负责人说道。据统计,从去年到目前,该区累计清理垃圾杂物7.86万处,拆除违章建筑、构建物2.05万宗,清拆危旧倒塌房屋604宗,清理池塘河沟水面15.29万平方米,清挖池塘河沟淤泥11.30万立方,清理电线乱拉乱搭1867处,整治露天粪坑196座。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涉农街道,鸥汀街道成功创建全市首个“无占公地违建”街道,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日益明显。
除了清理“六乱”现象,龙湖区还全面铺开美丽宜居村建设,坚持按照“突出特色、差异发展、示范带动”原则推进美丽宜居村建设,全区村居规划编制覆盖率达到100%。同时首批12个示范村包括村庄道路硬化、绿化景观等128个项目全面完工启用,共投入资金4.5亿元,涌现出一批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先进典型村居。“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批对其余68个村(涉农社区)按照"四创一整治"要求,计划投入6.8亿元,全面开展整治创建工作,区先后出台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农村建设项目管理指导意见,通过设置基础补助、进度奖补、优秀奖补,简化村建项目报批程序,进一步激发村居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负责人表示。
巩固提升脱贫质量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农村居住环境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要相应提高,才能享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其中精准脱贫攻坚就成为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方式。龙湖区委区政府为此精心谋划、扎实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动员工作,共发动202家企业、协会(乡贤)进行帮扶结对,全区78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全部落实对接企业或乡贤,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据介绍,该区通过村企自愿协商,以“一企多村”、“一企一村”、“一村多企”,或结成帮扶联盟,进行连线成片帮扶等形式,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被帮扶村实际,自主选择资助式帮扶、合作式帮扶、捐赠式帮扶等方式,重点增强村庄和村民的造血生血功能,引进项目、产业兴村。“同时,拟定六项支持政策,包括企业与农村合作开发现代农业、林业、渔业、乡村旅游、发展配套产品加工、建设就业车间等,由有关部门发布目录,企业愿意帮扶的项目,在同类项目中优先让帮扶企业选择,优先按照上级有关政策给予扶持。”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是企业与村合作开发产业设施的,用地依规优先给予保障,而企业开展农民工岗位培训及未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经技能鉴定考试合格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按规定申请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或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同时帮扶村农民在企业帮助下新建创业项目,享受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等,通过以企业、村庄为主体,政府引导支持的“三方”行动,凝聚多方合力,抓出实效、作出成绩。
有了政策保障,脱贫攻坚就有了成效。截至目前,全区927户、2231个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全面落实教育补助、医疗保障、危房改造和低保政策等扶贫惠民政策,就业、产业、资产收益扶贫和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全面铺开,累计实施到户项目8040个,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119元,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742元,全面完成脱贫目标。率全省之先推行商业保险兜底补充大病医疗费用、高等教育补助费用、住房安全保障费,投入保险费用49.84万元,共帮助4名贫困生获得教育保障助学金7.2万元、住院贫困户118人次获得医疗保险赔付金8.2万元、4户因意外导致房屋损坏的贫困户获得赔付8万元。
另一方面,该区还推动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推广“公司+农贸市场+合作社+农户”模式创造贫困户就业机会,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就业产业以奖代补标准,共落实奖补488人,发放奖补资金116.433万元。同时联合邮储银行汕头分行和农业银行汕头分行合作开展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服务,共投入首期风险担保资金50万元、贴息资金12万元,发放小额贷款263笔128.3万元用于支持贫困户开展种植生产、羊毛加工等工作。
亮点
蓬中村
传统侨乡“华丽蜕变”
走进龙湖区外砂街道蓬中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乡村景象,建在村民家门口的德居里公园,清澈的池塘边环绕着的红色栈道格外显眼,伴随这亭台水榭绿树,旁边就是成片的休闲农田,一片诗情画意的田园风情。而配套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及各种健身器材的文体广场绿意盎然,并建设有古色古香的休闲长亭,成为村群众健身、娱乐、休闲的最佳场所;投资1300万元改造拓宽的蓬中学校路大大方便了村民日常出行与学生上下学,成为一条民心路,得到村民的一致称赞,一个美丽、文明、舒适、宜居的现代乡村雏形正逐步显现。
蓬中村是潮汕地区著名侨乡,现有人口1万4千多人,旅外侨胞1万多人,形成了“海内一个蓬中,海外一个蓬中”。如今,以“基层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村庄美丽”为建设目标的蓬中村正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焕发出勃勃生机。据了解,作为著名侨乡,蓬中村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将侨务工作纳入村政工作范畴,不定期地开展侨务活动,凝聚侨心侨力,积极联络海外侨胞和发动社会热心人士,成立了全市最大的村级慈善会——蓬中村慈善会,共募集慈善捐款600多万元,为村的慈善事业发挥积极作用。海外侨胞先后捐款建设了占地30亩的蓬中村华侨学校、占地9亩的蓬中幼儿园、外砂中心敬老院等一批公益设施。
“在打好侨牌的过程中,我们还发挥地处外砂街道位置的优势,按照"工业兴村、商贸活村、贸工农并举"的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侨乡优势,发展城郊型特色经济,走工业化、城市化的路子。”该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该村将村集体土地分类规划,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工业厂房、沿街铺面出租,对村集体1000多亩农业菜地分给村民进行发包出租,每年为集体增加收入360多万元。利用“三旧”改造的政策,实施原旧电房9亩用地和桥头老厂区改造,规划建设为商住楼,建筑面积19800平方米,并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价向村民出售,有效解决105户村民住宿难问题,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000万元。同时加快工业发展,加大企业引导扶持力度,切实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引导企业创名牌、上档次,目前全村有企业500多家。
另一方面,该村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据介绍,作为龙湖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蓬中村投入资金5170万元,完成艮公池长廊、金砂路、德居里公园等项目建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把村道建设作为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民生工程的落脚点,利用上级资金支持和村集体自筹资金,把群众热切期望的金蓬路、学校路、大厝路作为引领工程,投资1900万元,完成升级改造并完善配备设施,并对学校路的直溪排水沟等有条件路段进行封盖建设,提高通行能力,真正实现创文惠民、创文利民。
华新村
强化党建村容焕新颜
地处外砂街道韩江新津河下游的华新村,环境优美,有较好的地缘优势,国道324线穿村而过,位于深厦高速路入口处,距深汕高速入口处约1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随着环村路、学校前池、洽公文化广场、健身休闲带升级改造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完成,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一个乡风文明、环境宜人的新农村正初显真容。
华新村焕然一新,离不开当地特色党建的推动。记者了解到,华新村按照区委“党建五大工程十项行动”活动部署,全面强化农村政策、人居环境整治等关系当前村政发展的政策、理论学习,以学促干,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村"两委"班子带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制订学习计划和勤政廉政工作制度,通过开设党员电教室、阅览室、活动室,举办讲座、远程教育、组织专题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各级精神,切实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党性修养。”该村负责人表示,党建最重要的是带头示范,为此该村积极组织开展“党员亮身份、创文增活力”“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家庭挂牌”等系列活动,号召广大党员在创文强管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主动佩戴党徽,亮明身份,示范带动村民群众投身到乡村建设中。
有了党建基础,华新村的环境整治就有了强大的保障,成效也立即显现。据介绍,该村始终对违建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坚持有计划、有步骤打赢拆违攻坚战。通过党员带动、村民自拆,分期分段完成对村内的主要路道和公共场所的违章搭设物清拆工作,共拆除违建82宗,拆违面积20000平方米,清理占道经营30宗,切实做到还路于民、还地于民。同时对全村直溪排水沟等主要水利沟渠进行清理疏通,提高沟渠的排灌能力;对直溪排水沟等有条件路段进行封盖建设,减少生活垃圾污染并提高通行能力。“另外,我们还利用上级资金支持和村集体自筹资金,把群众热切期望的环村路、健身休闲带、文化广场作为引领工程,完成升级改造并完善配套设施;对占道经营、乱摆乱卖、乱抛垃圾等问题,实现巡查监管的全覆盖。”该村负责人表示,华新村作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示范村,在市、区的大力支持下,计划投入资金3000万元,实施建设项目11个,目前已完成学校前池、洽公文化广场、健身休闲带升级改造等一批项目建设,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陈冬琪 通讯员 蔡冬宏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方淦明
新闻推荐
特区发祥地推动乡村振兴的“龙湖担当” 先行先试破难题 特色党建促发展
德居里公园成为蓬中村一景。芮旭生摄党建引领下,龙湖区乡村振兴蓬勃开展。杨可摄周厝塭社区打造特色“网红墙”。杨可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