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高效特色农业成靓丽名片,“甜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海归“农二代”栽出“最美葡萄”
葡萄园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采摘。本报记者 李俊伟 摄
7月正是葡萄成熟的时节,“葡萄飘香、乡约溪南”2019澄海首届葡萄文化旅游节11日起连续一个月在美丽的金港湾葡萄基地举行:这是粤东唯一一个“阳光玫瑰”葡萄园,只见整齐划一的现代化温室大棚里,一串串青翠欲滴、颗粒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随手采摘一串,入口香甜可口,淡淡的玫瑰香,吸引了一拨又一拨城里来的游客观赏、采摘、试吃,处处呈现出田园风光的秀丽景色。
得益于澄海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经过3年的精心栽培,投入1200多万元、占地约60亩的葡萄基地迎来了成熟收获期。这个基地的负责人彭浩是一名90后海归“农二代”,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计划将葡萄大棚种植面积再扩40亩,不仅要做大做强“甜蜜产业”,还要进一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成集农业种养、休闲观光、乡村体验、户外拓展、农业科普、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90后“海归”倾情“甜蜜产业”
澄海农业素以精耕细作著称,有“种田如绣花”的美誉,溪南镇也是一个农业大镇。彭浩是一名“农二代”,父亲从事水产养殖,小时候曾经目睹农民辛苦种植一年却颗粒无收。“农业必须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才能在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真正提升经济效益。”彭浩在美国留学期间,立志毕业后回乡创建一个现代农业基地,帮助农民增收。一次偶然的机会,彭浩在上海认识了全国著名葡萄专家管华明,让他对种植优质葡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多次上门拜师学习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2016年,从美国乔治福克斯大学毕业后,彭浩毅然回到家乡溪南镇南社村创业,全身心投入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由一名“海归”转变为在田头与葡萄打交道的新农民,彭浩心无旁骛、一干就是3年多。“阳光玫瑰”是水果界的“爱马仕”,果品价值高,对种植环境和管理技术要求也非常高。“葡萄基地改变了传统的葡萄种植模式,采用能抵抗12级大风的温室大棚设施,实现无公害种植。”彭浩告诉记者,他用有机肥加上草木灰、木屑等有机质对土壤进行改良,用8000多块防虫板以及杀虫灯等物理方式除虫,通过肥水自动化精确调控、生态栽培技术等多项精准化技术栽培。
虽然投入大、周期长,但彭浩还是坚持了下来。“亩产控制在1000公斤左右,仅为普通葡萄的一半,但是产值却比普通葡萄高出10倍。”高质量发展坚定了彭浩继续发展葡萄种植的信心。目前,盒马鲜生等国内知名生鲜超市和电商平台已与其达成初步采购协议,约20%的产量将通过平台销售到广州、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
今年南社村葡萄基地还列入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项目之一,将得到100万元的扶持资金。面对良好的发展前景,彭浩准备配套53万元,建设温室大棚18座,示范种植以“阳光玫瑰”葡萄为主的优质葡萄,并定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下来,澄海区农业部门将发挥葡萄基地示范带头作用,推广现代农业种植项目,通过土地入股等方式,鼓励农户合作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带动周边更多农民增收。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溪南镇镇长林沛天表示,将借助此次举办澄海首届葡萄文化旅游节,发挥溪南特色农业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打造农村特色旅游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高效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葡萄种植等高效特色农业,是澄海区以“兴产业”实施乡村振兴的缩影。澄海区农业人口占全区人口近八成,2018年该区农业总产值67.75亿元,约占汕头全市三分之一。如何破题乡村振兴,作为农业大区的澄海,正努力探索一条具有澄海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澄海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打造既有“颜值”又有“韵味”的美丽乡村的同时,努力让高效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盆”,推动农业发展、农村变美、农民致富。
产业兴旺,乡村才能振兴。澄海在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一向重视蔬菜产业发展的澄海区,从规模大、效益好、基础条件扎实的蔬菜优势产业入手,着力创建3.5万亩的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去年,澄海区蔬菜产业园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获得50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
如何充分用好这份专项补助资金?记者了解到,澄海区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加强开展深度合作,打造省内首个蔬菜“繁育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目前,已研发蔬菜品种1250个,年供种子量600吨,服务全国及东南亚、欧美等45个国家和地区,年创社会价值达34亿元。
而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扶持培育上,澄海已形成莲华兰花、樟林林檎、碧砂食用菌、董坑草莓、上华珍珠番茄等40多个特色农业。农业大发展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兴起,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浓情莲华”徒步活动,串起莲花镇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董坑村草莓文化旅游节、盐鸿薄壳美食文化旅游节等美食文化旅游活动,以“美食+文化”旅游盛宴吸引众多游客参与;前美古村侨文化旅游区则被认定为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当前,澄海区还引导莲华镇、东里镇申报创建“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助推全区乡村旅游业发展。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制度支撑。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2017年、2018年澄海区集体经济收入年均比增10%,2018年该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超2.66亿元。近3年来,该区每年农户分红都超过5000万元,2017年为7736万元,2018年达9368万元。
而此次改革,成为激发乡村振兴发展的动力源——莲华镇西浦经联社利用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引入投资者开发建设大自然旅游景区,发展乡村旅游业;广益街道龙田经联社瞄准市场商机,通过自主投资开发通用厂房对外出租经营,年经营收入超1000万元;溪南镇东社经联社通过合资入股东社造纸厂,每年为农户分红不少于300万元。
农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越来越好,乡村旅游如火如荼,一个个充满生活气息、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的轮廓由此变得越来越清晰……
记者手记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澄海区具有悠久农耕文化历史以及辉煌农业成就,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是全国第一个“吨谷县”,素有“种田如绣花”的美誉。作为农业大区,澄海区正致力答好乡村振兴答卷。
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产业振兴,加快农业发展仍然是振兴乡村经济、推动乡村发展最现实可取的路径。近年来,澄海区积极探索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涌现了像莲华兰花、樟林林檎、碧砂食用菌、董坑草莓、莲下蔬菜等耳熟能详的农业品牌,也发展了一批像金港湾一样具有带动型、引领型的农业龙头企业,推动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盆”,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想提升农业的发展效益,就必须运用好工业化发展思维和发展经验,加强技术管理创新,形成规模集群效应,精准对接市场需求,金港湾葡萄基地的创业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只有越来越多的“金港湾”成为农民致富的示范基地,市民游客观光的好地方,特色农业发展的靓丽名片,乡村振兴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本报记者魏盼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开颖)月薪1.5万元,这在如今的汕头肯定是让很多人羡慕的薪资标准。但是在澄海区打工的饶平籍男青年麦某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