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盐:濠江历史的遗韵

汕头日报 2019-06-24 01:17

“煮海为盐,下广为生,千顷霜飞,万斛鸥轻。”这是盐场收盐之时的场景,盐白如雪,偶有候鸟飞来,画面美不胜收。

近海,阳光充足,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使濠江拥有了历史悠久的渔盐文化,自宋代已经载入史册。明清时期,濠江隶属于潮阳县管辖,分为招收都和砂浦都,濠江盐场称之为招收盐场。至清朝时期,以濠江为界限,将招收盐场分为河东场和河西场。河东场在濠江东边,主要辖管青篮、埭头、西堆、葛园等场。河西场在濠江西面辖管马滘、下底、凤岗、南山等场。河东一词,由此而来,乾隆时期青林兴办的书院便称之为“河东书院”。

诗人王安中曾用“万灶晨烟熬白雪”来描述当时潮阳沿海煮海为盐的景象。这是濠江盐业发展史上早期的缩影,当时采用海边砌灶煮海水来产盐,但因煮盐产量少,燃料耗费多而逐渐被晒盐取代。晒盐技术的出现是濠江制盐工艺的一个飞跃,一直沿用至今。晒盐对天气的要求极高,只有天气晴朗才能晒制,一旦下雨,就需要盐民冒雨收盐。所以达濠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公生祠的传说。认为许颖为什么要把达濠城修建的这么小,把居民都围在城外,那就是方便当时的老百姓能够及时赶去收盐,而不至于被困城中,眼睁睁看晒好的盐随大雨流走。

历史上的濠江人民曾以盐为业,但是,世事变迁。随着时间的流逝,濠江不断地发展,人们有了更好的谋生选择。如今,濠江的盐场几乎消失殆尽。曾经是濠江最大盐场的河西盐场已经演变成南山湾工业园区和恒大御景湾,甚至只剩下些许盐场石碾遗迹可以让人知晓它曾经的辉煌。而青篮盐场就像慈祥的母亲,依然哺育着她的儿女,不愿离去。

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濠江的海,是大自然的礼物,濠江的盐,也是大自然的馈赠。既是馈赠,又怎能糟蹋?我们的先人用了无数的血汗教训,为我们攒下宝贵的经验和赖以为生的手艺。无论是因为什么,我们都不应该忘却。

夕阳下,漫步于霞美庵,放眼这片属于我们青篮“家己人”的盐场,我们依旧能够看到昔日一般翻洒着白雪一样的盐。我能真切感受到,往事并不如烟,历史的记载是真的,家乡的情感是真的。愿这片天底下最美的家园能够永久留存,让每一位青篮人都能触摸到家乡的历史,感受到乡情,留得住属于我们的乡愁。

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高一(4)班 陈宜静

指导老师:陈爱辉

新闻推荐

提升社区矫正管理水平 濠江区开展“震撼教育”警示服刑人员

本报讯(记者黄鸿华)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监管工作,突出刑罚执行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震慑作用,强化社区矫正服刑人员身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