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画 墨彩相辉 画家吴盛源辛勤耕耘半个多世纪,画作洋溢浓郁岭南气息
▲吴盛源近照
▲故园风物梦常萦(国画) 吴盛源作
“躬耕南山下看稼穑连云,洗笔练江水得废画三千。”这是潮籍知名画家吴盛源先生自撰的句子,可谓是其乡居生活的写照,也是他一生诗意的栖居。吴盛源先生1938年出生于潮阳区芦溪村,毕业于广州美院国画系,师从黎雄才、关山月、卢振寰、陈金章、梁世雄等名家,曾移居香港,后又回到家乡从事书画创作。半个多世纪勤耕砚田,诚如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评价的:吴盛源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岭南风貌,浓郁深刻的乡土情结,宏丽壮阔的画面场景,浓密浑厚的笔墨语言,墨彩相辉的南派特征,逐渐地形成一家画风。吴盛源先生的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被收藏,出版过《吴盛源画集》等多种画集。
名师指点登堂入室
近日,记者来到了潮阳区芦溪村,见到了82岁高龄的吴盛源先生。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与记者交谈,他思路清晰,侃侃而谈,精神矍铄,举止灵活。老先生笑着告诉记者,这是他长年累月艺海泛舟、笔耕不辍的结果。
吴盛源先生的儿女中,女儿吴嘉茵、吴玉茵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基因,也是丹青好手。吴嘉茵是岭南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吴玉茵本科就读于广州美院,现是广州美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
吴嘉茵向记者介绍,父亲自幼喜欢书画艺术。小学五六年,吴盛源得到一本《齐白石老公公的画》,他爱不释手,辗转摸索买到了类似宣纸的土纸,8分钱1张,每次买20张,买回来之后一股脑子地临摹起齐白石的画,没几天就画完了。经过一番辛苦临摹,渐渐地,他画出的作品感觉还“有模有样”,还给同学画了花鸟四条屏。
年少耽玩,没放心思读书。可天资聪颖,吴盛源以全县数学第一的成绩考入初中,后又以全县数学第二的成绩升上高中。进入新的学校,为他的艺术之路拉开序幕。在这里,吴盛源遇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老师——陈世霖老师。
1960年,吴盛源幸运地被广州美院录取,当时广州美院国画系对外只招7人,能考上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吴盛源也成为当时潮阳县第一批进入专业美术院府的学生之一,正式踏上了艺术征途。
吴盛源先生回忆,当时美院国画系,主要是由黎雄才、关山月两位岭南画派巨椽主持,而具体参与教学的老师是陈金章、梁世雄、卢振寰、卢子枢、李国华等几位实力干将。美院拥有如此强大的教师阵容,可谓是蔚为壮观的艺术殿堂。他从这里获得至关重要的教诲,打下坚实的基础。
移居香港心系故土
1965年,吴盛源从广州美院毕业,被分配在广州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公务之余,依然以热情与毅力投入画画。后来调到广州工艺厂工作,工艺厂的门市部是广州第一个面向市场的画廊。他在这里可以自由畅快地画画,其画作通过该门市部远销港澳海外。在工艺厂的十年时光,临摹古画、自由创作,且带了几个书画学徒,可谓是艺境臻进的黄金年代。
这段时期,盛源先生为拓宽眼界,恪守“师造化”之艺术宗旨,搜集山水素材,曾多次远出游历写生。1976年,他背起画夹到黄山、庐山以及九华山一带进行写生;1978年至广西桂林,泛舟漓江;1979年至海南攀五指山,抵天涯海角……这样跋涉写生,在当时资金拮据交通闭塞的情况下,困难重重。盛源先生甚至还卖掉手中收藏的清代名家作品来补贴差旅费。
这几次外出游历应景写生,吴盛源见识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了画面辽阔深远、大气苍茫的气质。
吴嘉茵向记者介绍,1987年底,由于家族原因父亲移居香港。香港是商业经济发达的商埠,艺术市场也高度繁荣。当时大陆的艺术市场尚未起步,众多内地名家作品云集于香港。当时吴盛源亦融入此大潮中,颇算得心应手。虽身处繁华之都,可他魂牵梦绕的是故园风景。他拿起画笔,将心头的想念诉诸笔端,汩汩不止,创造了很多表现田园风光的佳作。“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年少时走过的乡间小路,眼睛所见的平常村景,经过他的创造性发挥与升华,以浓郁的思乡之情、朴素的人文情节笼于笔下。至此,盛源先生的画作中表现故乡情怀的主题渐渐彰显。
家乡情怀融入画作
虽然身处繁华都市,但堂上年迈的双亲、家乡的田园山水依然是盛源先生终生的眷恋。深思熟虑之后,他毅然回到家乡,安居于自己熟悉的山山水水之中。
“日夕气清,悠然其怀”。盛源先生自称“馀园主人”,在馀园作画饮茶,栽花种竹,不亦乐乎。乡居清寂,民风淳朴,平畴远风,触目成画。在他的画里,深蕴醇厚隽永的乡情,充满泥土气息的诗意氛围,氤氲温润亲切的人情味。
多年来,吴盛源先生的山水画创作收获了社会各界的诸多好评,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陈金章认为吴盛源的作品“笔墨很蕴厚,画面很耐看,令人看了以后有一种感觉,感觉它是一个纯纯粹粹的中国画,真真正正的中国画”。
吴嘉茵透露,父亲近期将把自己创作的花鸟、山水画作及书法作品集结成册,作为自己近期艺术的一个小结。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艺术人生,祝愿吴盛源先生艺术生命长青!
□ 本报记者 吴小娟 文/摄
新闻推荐
潮阳区积极实施“强党建 聚人才”工程 25名在外精英回乡当“书记”
返乡大学生田间实践学习。依托“红色精神讲习所”、“党建学堂”强化对各类专业人才的红色教育,引导有一技之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