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澄海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书院侨居里 传习新潮风

南方日报 2019-06-10 05:22

汕头市澄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陈慈黉故居常态化的文化表演吸引了很多学生参加。陈史摄

缩小版的“吊脚”木偶戏台上,栩栩如生的木偶在两根小“铁棍”的操纵下,演绎着一段段潮剧经典戏文。传统而古老的非遗文化“铁枝木偶”,吸引了大批群众的驻足围观。“现在澄海区里每隔几天就有一场文化活动,经常让我们来表演木偶戏。”铁枝木偶艺人陈良浩说,各种常态化的文化表演和志愿者服务,让当地群众有了活跃的文化生活。

自去年汕头市澄海区被列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区后,该区因地制宜,利用区内侨居、古书院等特色文化资源,致力打造出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平台,打通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最后一公里”。

通过各种资源激活、整合、下沉,该区为群众带来了各式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102场次,参与活动的群众更超过10万人次,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实践中心常态化邀请专家传授潮汕文化

5月28日上午,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的陈慈黉故居里人头涌动,潮剧表演、铁枝木偶表演、志愿者义诊等各式活动摊位一字排开,吸引了周边很多空闲的群众前来参加。

“每次陈慈黉故居有活动,我就过去参加,好久没有这样丰富活跃的文化生活了。”谈起前美村里的变化,年近古稀的老人陈锡为一边感慨,一边打开自己的手机,手机里各种潮剧表演、唱歌册,都是近几个月来老人一段段录下来的。“有时候老师教人唱歌册,我还去学了一下。现在活动实在是太多了,手机空间都不够用。”

“故居包含华侨文化,本身就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也建立在这里,是一种非常好的结合。”澄海区前美村党委副书记陈节松向记者介绍,陈慈黉故居作为实践中心开放后,很快就成为周边群众的日常活动场所。

闲暇时,群众们在这里听听政策、理论的宣讲,翻翻各种文化和理论书籍,上上书法、灯谜等文明课堂。一些群众还参与到宣讲活动中,一起讲讲澄海历史、红头船等各类故事,以及道德模范、“澄海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主题宣传,营造了人人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除了陈慈黉故居,这类的平台在澄海区内还有很多。依托侨居、古书院等当地特色文化建筑,澄海区规划建设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8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00个,实现了区、镇、村三级全覆盖,为展示澄海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平台载体。

例如通过联合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莲下、澄华等文明实践所建设“潮汕文化传播基地”并常态化邀请专家授课,组织澄海民间艺人传习潮汕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让潮汕文化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开花结果。

群众“点菜”志愿者“送餐”

每逢冠山社区举办活动,在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冠山古书院里,总能看到卢少衔忙上忙下的身影,布置会场、分派物资、指引群众,基本没有空暇时间。

加入冠山社区青年志愿者队已经3年的卢少衔,成为队里最活跃的人之一。“现在有了冠山书院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活动有了新的"根据地"。大家可以常态化组织活动,主动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说话间,又有老人来询问义诊的情况,卢少衔赶紧跟同伴为他们支起支架床。

类似卢少衔所在的志愿者服务队,澄海区已经有424支,包括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和区直各党委、区直工委、各镇(街道)、各村(社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更不断增加,目前已达到34013人。他们深入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微笑澄海·你我同行”“微笑澄海·青春情暖”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文明友善的社会氛围。

“我是专门来激活社保卡的。”贵伯打开带来的红色袋子,里面社保卡厚厚一叠共有几十张,都是亲戚朋友委托他拿过来的。贵伯说,服务所建立之时,清除了很多违建,一开始有些人还不理解。如今各种便民利民的服务多起来了,倡导文明新风,大家都转变了态度,拍手称赞。

澄海区澄华街道党工委委员张育告诉记者,为了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更接地气、更深入人心,澄海区更建立了志愿服务的“自选超市”,群众需要什么服务可以直接“点菜”,他们再根据各个社区提交的需求协调服务队伍和时间,为群众进行服务“配菜”。像义诊类、政府服务类的活动,便获得了群众的青睐。

据统计,澄海区通过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国家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102场次,参与群众超过10万人。

南方日报记者陈彧

新闻推荐

推进生态殡葬绿色殡葬 澄海海葬生态纪念园启用

澄海海葬生态纪念园启用。本报讯(记者周敏摄影报道)为倡导移风易俗,推动海葬生态殡葬、科技殡葬的交流、发展,深化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