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感的课堂具教育效果
课堂上教师看着拒绝开口回答问题的孩子,毫无办法;面对生气的老师,孩子依然选择了沉默。在英语学科教学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许多孩子进入到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学习的劲头会大大消弱,没有动力去思考和表达。是什么让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关闭了思维的大门?
语言是人类思维进化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人类交流的必备的媒介。我们怎样才能将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出来,将学生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成就更好的学生呢?基于生态教育视野下的教学思想中的共生性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
情感促进学习积极性
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各种感知系统获得信息,然后大脑对获得的刺激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做出反应。这个系统就是人的生物评价系统。它判断所受到的刺激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动机,而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因此我认为当学生具有强烈的意图与需要的时候,她会自主或者不自主地抓紧一切机会学习,当这种意图和需要得到部分实现与满足时,学习者会产生回报感、成就感等积极因素,从而进一步给学习带来动力。所以情感在教育过程中直接影响了教育的效果。
以前的我是个“颜控”老师,见到长得可爱的小朋友都会很开心,我自己没有注意到这点,直至有天,一个学生气鼓鼓地问我:“陈老师,为什么你见到XX的时候,笑容那么灿烂而且还摸摸她的头?为什么见到我的时候,只是微笑呢?”一语惊醒梦中人,这孩子得积累了多久的坏情绪,才敢鼓起勇气告诉我她的伤心啊?我诚挚地跟她道了歉,抱着她说,“老师很喜欢你,只是老师有时候没有把这种喜欢表达出来。当你告诉老师的时候,我明白了你的想法!”孩子笑了,她的情感需求被了解了,她也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她是最美的。此后,孩子经常在课堂上举手回答,她知道,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是最重要的!
共情使学生敞开胸怀
当教师请一位孩子回答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时,孩子嗫嚅了半天,小声地说了一句谁也听不清的话。表面上看,孩子没有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但是,细想一下,孩子小声回答问题的背后原因是因为害羞?还是因为不懂?又或者是上节课被老师批评了,情绪还没缓过来呢?我笑眯眯地看着孩子,说:“声音可好听啦!老师还想听一次,好吗?可以跟着老师说一次吗?”“对的,说的很好!再说一次好吗?”孩子大声地说出了答案。
当学生得到共情后,他会觉得自己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学习成长,其抗压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都能得以良性发展。这样能使其敞开胸怀,积极地与外界交往,其包容和理解不同文化和观点,理解社会多样性的能力也得以锻炼,非常符合我国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文化维度的要求。
在安全的空间做自己
当孩子们感到课堂上的环境是安全的,他内在的学习动力就会被激发。课堂是一个由认知和情感交织共生的世界,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动力、强化和调节作用。在这样的共情、探寻、理解、表达的课堂中,孩子们的情绪被了解,被接纳,他们在感到安全的环境中,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我相信,有情感的课堂才能帮助孩子们真正学会立德树人。
汕头市新乡小学 陈磊
新闻推荐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为更好地记录新中国成立以来汕头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