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乡村振兴的濠江密码 规划先行 美了乡村 产业发力 富了村民

南方日报 2019-06-06 07:02

人居环境的提升,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余丹摄

濠江区坚持规划先行,全面铺开“一村一规划”。

“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省委的部署,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措施,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汕头篇章。”日前,在汕头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暨“千企帮千村”行动动员视频会议上,汕头市委书记马文田对乡村振兴工作做出了系列部署。

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如何在乡村振兴的汕头篇章中写好区县文章,成为汕头六区一县接下来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从今天起,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将走进汕头市乡村振兴第一线,深入县区、镇街、村社,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为你解锁汕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背后的密码。

策划:廖奕文统筹:杨可

汕头市濠江区总面积近170平方公里,位于汕头市南部。虽说纳入中心城区,但濠江区有90%是涉农地区。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乡村建设发展短板,对于濠江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围绕市委部署,2018年以来,濠江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七彩濠江”建设,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创文惠民工程,促进全区人居环境持续优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了具有濠江特色的振兴之路。

日前,记者实地走访濠江区,试图解读激活濠江乡村振兴背后的五大密码。

密码一

党建统领

大手拉小手先进带后进

近年来,濠江区坚持以党建统领乡村振兴一切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有效提升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2017年,濠江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由33位区领导带头挂钩村居开展“新三同”,同商、同建、同解决乡村振兴问题。

滨海街道上店社区的小学自2005年合并入隔壁社区的林后小学,该社区的学生每天都需要步行近500米的村道进入林后社区。这500米路虽然不远,但因路面泥泞不堪,一到下雨天就变“泽国”,给学生和群众通行带来极大不便。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2017年。是年三月,挂钩上店社区的濠江区委书记吴文兵得知该情况后,及时协调引入社会力量进行硬底化改造,仅用了十多天便完成道路工程,帮助群众解决出行难问题。这条路,也被当地社区群众形象称为“三同路”。

这个案例是濠江区以党建统领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为了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濠江区选优配强管好用好“头雁”队伍,实行“大手拉小手、先进带后进”社区党组织联建,推进10个先进社区带动10个后进社区振兴发展。

如该区礐石街道珠浦社区党委和茂南社区党支部“两委”班子结对联建,在社区各项事业规划建设上实现了资源共享、经验互通、携手共进,分享党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焕发出新的工作活力。

珠浦社区以扶带建帮助茂南社区改善村容村貌,全面助力茂南社区推进村庄整体升级改造项目,积极发动乡贤出资约1000万元,资助茂南社区建设全长约2000米的环村大道,铺设沥青路面、建设人行步道,并进行绿化美化亮化等,不断提升人居环境。

密码二

规划先行

一村一规划N规再合一

要实现乡村振兴,规划必须先行。记者向濠江区各街道社区干部讨教乡村振兴“秘诀”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规划先行”。据介绍,濠江区坚持规划先行,全面铺开“一村一规划”,形成以“一江两岸”“七彩濠江”城市景观带为龙头、各涉农社区村庄规划为基础的“N规合一”规划体系。

礐石街道党工委书记洪少坚接受采访时提到,近年来,礐石街道主动融入大汕头湾区城市发展格局,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加快建设“南岸门户、濠江后城、汕头前花园”,实现街道16个社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助推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濠江建设现代文明临港新区。

尤其是该街道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社区——珠浦社区,在近十年来,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理念,先后聘请十多家重量级的规划设计部门对珠浦全村整体规划和珠浦新农村示范区、珠浦巨峰景区、珠浦肉菜市场、濠江区三联工业区珠浦片区等30多个项目进行规划设计,设计范围覆盖全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各领域,使曾经凭建筑一枝独秀的珠浦如今呈现百花齐放的面貌。

2018年底,新当选的珠浦社区领导班子还为珠浦研究制定10年发展规划:要从2018年开始,通过5年的努力,使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00万元;通过10年的奋斗,使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亿元。洪少坚表示,选址于珠浦的“濠江建筑创新产业城”目前仍在谋划中,将打造粤东地区规模最大、专业性最高的建筑创新产业城。

密码三

产业带动

一村出一品一镇兴一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是重点。濠江区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成功创建丹樱、金寿两家省级农业公园。同时,坚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以品牌引领产业优化,打造东湖菊花、沉香、益母草、东京薯等10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并积极扶持发展农家乐、民宿经济,推动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濠江区还成立区粤菜师傅(潮菜)学院和培训中心,启动“潮菜名家讲坛”,积极开展多种技能培训,提升村民就业创业能力。

濠江区广澳街道东湖社区因盛产菊花而闻名,东湖社区居委有效带动、引导农民规模化种植东湖菊花、东京薯、龙眼、紫菜和饲养家禽,统一推广、营销特色产品,把乡村特色农副产品贴上名牌带出濠江走向全国,乃至走出国门提供了可能。

历时一年多时间,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东湖经联社终于取得《集体商标注册证》——“金色东湖乡”,实现了濠江区在集体商标领域“零”的突破,为东湖社区增添了一张新的“集体名片”。目前,东湖种有菊花近百亩,年产值约100万元。东湖社区党委书记林荣任说,未来将打造成片种植基地,开发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把社区特色景点、特色农产品跟区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形成全域旅游。

密码四

以文化人

设施全覆盖服务进基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濠江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化人提升农村文明素养,加快补齐文化体育设施短板,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相继建成区文化馆新馆(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区体育馆,完成7个街道综合文化站提质升级和60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在新建成不久的区文化馆里,设立有一座“朗读亭”。据该馆工作人员介绍,“朗读亭”的设立,意在让各行各业的人在步伐匆忙的日子里稍作停留,走进“朗读亭”朗读名篇片段,用简单的方式呈现内心中最想表达的情愫,让思绪放飞在传统经典文化之中,感受文字的力量。

再如礐石街道红旗社区就围绕红色文化主题,打造红色教育主题广场,不仅布置有象征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嘉兴南湖红船”实物模型和“中国梦”雕塑,还建造起“初心亭”,利用路灯灯柱宣传“党的历史和基本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物一景都巧妙嵌入了红色元素,让社区居民在日常休闲中都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红色教育。

此外,濠江区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濠江、打造文化濠江”系列活动。如“欢乐舞台”是“文化濠江”建设中着力打造的一个品牌栏目,近年来,该区多次组织“欢乐舞台”文艺演出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基层,为基层群众送去了近100场惠民演出,为濠江实现振兴发展、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文化动力。

同时,濠江区注重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启用6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制订完善60个社区文明公约,成立12支《濠江区文明公约》志愿宣传小分队,到濠江各处做文明行为的传播者和文明城市创建的宣传者,有效推动村民移风易俗,用文明之风滋养美丽乡村。

密码五

精准高效

织密帮扶网脱贫高质量

近年来,濠江区把脱贫攻坚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区委书记吴文兵更是提出要把精准扶贫的帮扶对象当成自家人,切实承担起帮扶责任,既要“扶贫”,更要“扶智”“扶志”,真正帮助贫困户脱真贫、真脱贫。

区党政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扶贫专题会议,深入基层专题调研20次。落实挂钩帮扶联系制度,建立7个驻街道帮扶工作组,落实50个区直单位挂钩42个社区,织密织牢精准扶贫大网络。建立健全扶贫民生保障政策会商机制,有效推动教育补助、农村低保、城乡医保、危房改造等政策全面落实。

自2016年开始,作为濠江区达濠街道青林社区的精准扶贫挂钩单位,濠江法院按照“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的扶贫要求,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为12户扶贫对象量身打造脱贫措施,目前已有多户脱贫。

另外,濠江区通过产业、就业和小额贷款等措施,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如创新深化政银合作,与建设银行联建成立全市首家“裕农通”服务点。葛洲村有8400多人口,近年来,社区的社会经济取得长足进步,但金融服务缺乏日渐成为村民生产、生活的难题和痛点。

为弥补这个短板,建行汕头分行主动出台支持乡村振兴方案,由濠江支行派出一支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队常驻葛洲社区,给村民办理存贷款、养老金领取、裕农通、小微企业快贷和拟创新的“农户安居贷”等十个综合服务项目,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样板。

记者获悉,目前濠江区2018年已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对象598户1537人全面实现高质量脱贫,有劳动能力预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3000元,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现场

社区干部看变化——

乡村振兴,先要“振人”

记者走进礐石街道松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楼时,社区居委委员吴奕贤正急匆匆地往外赶,准备前往社区小广场帮忙布置当晚的庆“六一”儿童节活动。得知记者采访需求,他随即当起向导,带领记者实地走访。

“这里过去水泥路面破损严重,现在已经修建成平坦的大道;这里曾是露天厕所,也已拆除建成文明标识;这里原本是一个老人活动中心,太老旧了现在拆除准备重建……”

吴奕贤告诉记者,这些变化源于去年“乡村振兴七彩濠江”礐石街道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暨创文惠民工程的启动。经过数月建设,让松山社区的环境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松山社区居民,这些变化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吴奕贤说,社区的变化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也点燃了他们这些从外面返乡的青年人心中的希望。

乡风文明为社区孕育新气象

2017年,吴奕贤离开了工作12年的单位,通过换届选举成为社区“两委”一员。生于斯,长于斯,吴奕贤说他对家乡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希望有朝一日能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我选择了家乡,家乡也选择了我。”

在这忙碌的三年里,吴奕贤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也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的其它方面,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区自从有了微信群,吴奕贤每天把社区发生的变化、进行的事情以图文的形式向社区群传送。几年坚持下来,无论是社区或是在外工作的朋友都能第一时间掌握和了解家乡开展的工作,感受家乡的点滴变化。在外工作的乡亲纷纷在微信群中点赞留言,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采访沿途碰到了许多玩闹的小朋友,他们一遇到吴奕贤,都齐刷刷地高喊:师傅好。吴奕贤说,这些都是他的“小助手”。原来,这几年松山社区为培育乡风文明,十分注重开展社区文化节目。但经费有限,于是吴奕贤召集了一帮小学生来当“小助手”。有了得力助手,松山社区每年都举办春节小型晚会、彩灯谜、游花灯、元宵游灯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夜晚的松山,时常是七彩霓虹灯与悦耳悠扬的音乐声相互交织。他们还在社区的树木上安置七彩流星灯,不仅营造了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还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虽然累,但很值,因为我和小学生们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大家比之前更加积极地融入到活动中来,村里的节庆氛围比任何时候都浓烈。”吴奕贤说。

一时间,松山社区孕育着新的气象,新的文风。社区乡贤为社区捐赠价值两百余万元的200多株名贵树木,种植于进村道和文化广场周边,为社区的环境增添绿意和生机,吴奕贤说,这正也体现出新礐石在“创文”下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成果。

建强用好乡村“领头雁”

“乡村振兴、七彩濠江”创文惠民工程启动以来,松山社区投资430万余元对社区两个池塘和一条沟渠进行清淤,并将堤围加固,对池塘增设防护栏;对社区文化广场、破损主干道进行整治和建设,其中和磊口社区交界的进村道在街道的协调下合并修建,方便两个社区群众的安全出行。

然而每个社区实际情况不同,因地制宜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吴奕贤认为,乡村振兴也要遵循因地制宜的规律,才能找到发展的支撑点。例如,松山社区至今仍保留有许多原始的奇山异石,社区在进行工程改造的时候,特地为这些巨石“让路”,倒形成了别致的特色景观。

又例如,松山社区没有主要产业可作支撑,仅靠少许的地方出租,社区经济薄弱。为了破解土地资源难题,松山社区于2018年通过土地确权后,把农田收为集体,统一管理经营,并将股权进行分配,以此发挥作用。

吴奕贤表示,松山社区将借助第二批“美丽乡村”的建设契机,把规划好的项目做到实处,把家乡建设得更好更美。同时,松山社区也将整合资源,结合实际,利用便捷的交通环境,因地制宜以农村休闲观光旅游作为切入点,作好乡村振兴这个课题。

“基层的工作繁杂琐碎的,但凡有利于村民群众的,有利于社区建设的,我们都会义不容辞地去做,”吴奕贤认为,乡村要振兴,首先是”振人”。通过班子成员的搭配和组织的建设,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振兴来得更快、更好,“社区需要改变,我们自身也需要改变,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力所能及,参与其中。”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余丹通讯员吴岸敏

新闻推荐

建强基层组织 筑牢战斗堡垒 濠江区以“一三四五”工作路径全面铺开“组织力提升年”行动

濠江区委书记吴文兵深入社区开展“新三同”活动濠江区区长秦波深入社区开展“新三同”活动濠江区各套班子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