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示
林少然 摄
(十五)传统技艺: 《佛手果制作技艺》
佛手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主产于广东汕头、肇庆等地,经加工之后俗称“广佛手”,因形似佛手而得名,佛手果制作始于祖国古典中医药学,有健牌开胃,化痰去喘,顺气宽胸,疏肝解郁,治呕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明代以来以其为原料来制作老香橼,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腌制的流程和做法:选料——腌盐(用盐腌之入里)——晒干(去掉水份)——炊熟(除菌变软)——浸泡(腌之透里,吸收多种药食同源中药材的汁液)——再晒干(多次反复),整个周期需要数月以上。制成品佛手果是潮汕特产食品之一,其成品口感柔糯,味道甘香醇正,深受当地民众以及海内外潮人喜爱。
(十六)传统技艺:
《乌龙茶精制技艺》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种植和饮茶的历史已逾3000多年。汕头工夫茶艺便是中国茶道中最具代表性的茶文化之一。汕头自1860年开埠以来,伴随在商贸经济的发展和潮汕工夫茶的普及,以及汕头茶叶出口创汇的需要,催生出汕头特有的“乌龙茶精制技艺”。乌龙茶精制技艺是指对茶叶经萎凋、摇青、炒青、烘培等初加工的毛茶,进行筛择、分拣、炭培、拼配四道深加工技艺。该技艺的筛分是将毛茶筛出细末,挑捡去粗枝败叶和杂质,便于分级的工序;分拣是用手工摘去茶头细枝,捡去断叶及枯叶,使茶叶更纯正美观;炭培的目的是蒸发茶叶多余的水分,去除青涩味,保留新鲜,提升香韵,增进和固定品质,利于贮藏。炭培是该技艺关键的环节,突出“精制”特点;拼配工序是乌龙茶精制技艺所独有。由于同一品种的乌龙茶因生长的气候环境和采摘节气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香型,须经拼配互补,达到色、香、味,形俱佳的效果。
(十七)传统技艺:
《汕头牛肉丸制作技艺》
汕头牛肉丸是潮汕地区著名的地方小吃,它以柔、润、鲜、爽而驰名。其制作技艺源自2000多年的官廷菜肴“捣珍”,这种制作技艺在潮汕地区流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2003年7月,汕头牛肉丸被中国烹饪协会评定为“中华名小吃”汕头牛肉丸的制作须选用新鲜牛腿肉,剔去筋膜、油脂后,切成块状,用铁制方锤将牛肉捶成肉泥,放入木盆内,加入水、淀粉、食用盐、味精和适量的佐料,用手掌使劲搅挞、揉拍,使肉泥起胶产生气泡,后用握拳法将肉胶抓入拳中,再用拇指及食指配合挤成丸子,放入温水中定形,再入锅煮熟,捞起即成。制作牛肉丸是一项重体力的劳作。随着市场发展,供求激增,众多专营牛肉丸的店铺都采用机械生产替代手工制作,虽提高了产量,节约了人工成本,但却失去了手打牛肉丸应具的本味和品质。目前,汕头乃至潮汕各地,仅有个别摊档仍保留这种纯传统制作技艺。鉴于牛肉丸制作技艺面临失传,故做好保护和传承牛肉丸制作技艺工作迫在眉睫。
新闻推荐
“四点半课堂”为辖区学生搭建一个集课业辅导、免费托管、图书借阅、兴趣培育、心理辅导等于一体的公益平台。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