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观众与藏品“互动” 汕头博物馆探索扮演社区“文化中枢”新角色

南方日报 2019-05-23 06:34

汕头市博物馆副馆长洪勇向观众介绍馆藏。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会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该主题聚焦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倡导博物馆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进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这一天,汕头的博物馆也在大玩“嘉年华”:“馆长带您看展览”导赏活动、汕头改革开放成就展、龟山汉代遗址展、大器妙造·馆藏明清瓷器展……

汕头的博物馆如何扮演好社区“文化中枢”新角色?记者进行了一番采访。

现场:

导赏搭建博物馆与公众“互动之桥”

5月18日上午,汕头市博物馆一早就已经热闹起来,观众陆续来到馆内大厅等候。原来,这里开展“馆长带你看展览”导赏活动,由副馆长洪勇带领观众讲解和点评馆内珍宝,让观众与馆藏珍品面对面“交流”。

清康雍年间紫砂名家陈鸣远制作的紫砂清供雅玩“八果一虫”、明代广东籍著名宫廷画家林良的绘画精品“芦雁喜鹊图轴”、明代方以智的《临褚河南虞永兴行书册》、雕刻精美绝伦的清道光二十五年“金漆木雕人物小神龛”……当天,洪勇引导观众依次走读“粤东藏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和“江河入海流——汕头历史陈列展”两个展厅的文物珍藏。

跟随着洪勇的脚步,观众边走边看边思考,有的还积极与其交流。一个小时内,一件件文物精品在他妙语连珠充满艺术趣味的言辞中“活”了起来,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洪勇表示,导赏活动好比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桥梁”,不仅将博物馆丰富的馆藏介绍给观众,带领他们一起徜徉在浩瀚的历史海洋,还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了解观众对于展览的需求与看法,为接下来博物馆成为社区活跃的参与者提供参考依据。

“博物馆如何扮演好社区"文化中枢"新角色,这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认为,目前博物馆仍然还是通过办展览的形式,将博物馆的形象、内涵传达给观众,在办展的过程中善加利用科技增加互动效果,让观众进来参展后眼前一亮,并满怀好奇地与馆藏珍品互动起来,这应该就是博物馆"文化中枢"的担当。”洪勇说。

观点:

鼓励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不该只是单调枯燥的陈设,而应是开启孩子对文化、历史、科技、艺术、自然等兴趣大门的钥匙。”对于博物馆的“新角色”,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陈志民有自己的见解。

在陈志民看来,如今,将“博物馆进校园”换成“中小学生进博物馆”更妥,更能展示博物馆对不同年龄观众的关注和尊重。

“以前,"流动博物馆"是博物馆发挥宣传教育职能的重要窗口和流动阵地。”陈志民说,然而,绝大多数馆藏珍品十分珍贵,通常不会轻易搬出博物馆到校园供人欣赏,因此,眼下,博物馆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与远古器物近距离接触。

之所以有此提法,是因为陈志民认为,一个人如果从小学时代还没有机会走进博物馆感受奇妙,那么,随着好奇心与探索欲逐渐被岁月磨掉,长大后走进博物馆的次数会越来越少。要成为校园社区活跃的参与者,博物馆应主动作为,拓宽教育功能,让更多青少年通过博物馆认识世界。

“不要只是"博物馆日"才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应该再合理安排出一天时间,带领学生来参展。”陈志民坦言,“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是让博物馆工作人员带着图片展板展出,或者通过上课的方式进行宣讲的方式,其实并不切合博物馆“文化中枢”的定位。

陈志民希望,学生在参观博物馆时应勤于思考,通过实物从各种角度观赏,同时对照自己学到的文物常识有否漏洞,这或许是博物馆作为社区活跃参与者的新定位。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张伟炜

新闻推荐

怎样读书才有价值? 汕头体彩城乡学校公益读书分享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袁笙)价值阅读是什么?读什么书才有价值?怎么读书才有价值?读书对个人和国家有什么意义?……昨天上午,一场别开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