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示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非拳技法(柯氏)》
潮汕大地自古民风朴素,崇尚礼义。受古汉中原文化熏陶,人民信奉岐黄,重视健康。体育锻炼、健康养生之风盛行。非拳技法,是源于道家的养生术及医家的导引术,经整合提炼升华的养生健体技法。顾名思义,非为技击而生,是以通过心身锻炼,促进人体气机,经络、肢节通畅,平衡脏腑,提高人体健康质素为主旨的特殊修炼法。非拳技法分三十六式,从第一式“朝阳花开”开始,至第三十六式“伸欠收势”止,式式围绕健康强体,以导引吐纳、行气促进人体肌体平衡为主要的锻炼方式,给人养生强身健体之功。非拳技法锻炼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依据身体健康状况,针对组合锻炼,可以足不出户,免用器材辅助,是一种适合男女老少日常锻炼确保健康的技法。
(七)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汕头杂技》
杂技艺术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杂技在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叫“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杂剧,才称为杂技。杂技,亦作“杂伎”,指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等技艺,是包括各种体能和技巧的表演艺术。汕头杂技历经百年的传承与创新,以各种超常技艺在潮汕地区扎根发展。按照技巧类型进行分类,包括①耍弄技,如抖空竹、蹬缸等;②顶举技,如顶碗,顶竿等;③悬吊技,如空中飞人等高空杂技;④平衡技,如高跷,走钢丝;⑤柔体技;⑥模仿技,如口技、舞狮、舞龙等,汕头杂技现如今已经从民间街头走向了艺术的舞台,走向世界,不断创新杂技精品常年担任着国家的对文化交流演出,为推广中国文化、潮汕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李家教(新架)》
客家尚武精神,以五华为典型,古时五华有崇武尚勇的风气,城乡处处武术盛行。五华水寨李铁牛的祖先于清嘉庆十年在莆田少林寺苦习多年学的拳技,潜心钻研,自成一派而开创了“李家教”,李家教拳是中国广东的汉族传统拳法之一,源于1805年清嘉庆年间,在汕头李家教拳传承主要流派分一脉两枝,均由始祖李铁牛大师一脉相承,在潮汕地区李光壬所传称(老架)和黎华通所传称(新架)。李家教拳(新架)拳动作简练,发招刚劲,能攻善守,灵活多变,多用擒摔。手足并用,步稳力沉,步走四面,拳打八方,进退快捷,连消带打,并且和潮汕民俗文化相融入,形成自成一体的李家教狮艺、龙艺、英歌舞,布马舞、鲤鱼舞、校园武术操等。李家教拳(新架)在汕头市区习练人群人数居粤东之首,经过百年磨练和几代人不断努力两派已形成了固有的风格特点和优势。如今在港澳及东南亚一带习练李家教拳枝叶茂盛,已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佳纯)14日上午,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开展关于汕头市医疗美容行业发展情况专题视察。视察组一行听取市卫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