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上下坞排的“神秘”力量 记“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汕头华海船厂三分厂坞排综合班

汕头日报 2019-05-09 08:21

华海船厂三分厂坞排综合班工作现场。本报记者 方淦明 摄

庞大的海上舰船如何上陆进厂维修,在陆地维修后又如何下水重返海洋?在各式舰船往返海陆的运输过程中,有一班人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汕头华海船厂三分厂坞排综合班全体成员就从事着这样的工作。

历年来,他们承担起部队在修舰船的上下排、进出坞、码头调离泊位、舰船脚手架搭设等任务,也保障了中国渔政、海警、海关等民用舰船进厂修理的上下排工作。近日,记者来到颇为神秘的汕头华海船厂,探访“2019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华海船厂三分厂坞排综合班背后的故事。

根据潮汐情况作业的特殊工种

当天下午,天空飘起绵密细雨,码头边海风渐大,但这对坞排综合班成员们的劳动作业并无丝毫影响。在船厂内码头边,一艘艘威风凛凛的舰艇停靠在此,一位位身穿深蓝色工装、头戴安全帽、手戴专业手套的坞排综合班员工们正井然有序地分散在船舶周边各点开展工作。

“从专业角度讲,在舰艇修理工作中,坞排综合班属于辅助班组,但他们在全厂的船舰修理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华海船厂党委书记纪浩鹏告诉记者,华海船厂的坞排班自1951年建厂时已成立,于2010年改名为坞排综合班,目前该班组共11人,每一艘进厂修理的舰艇都需要经过这个班组之手,才能开展后续的修理工作。

虽然坞排作业的主要动力来自机械,但这11个人发挥的力量却是不可替代的。固定绳索、受力检测、控制方向、布墩施工、连接排车……这些工作基本都是露天作业,无论酷暑还是寒冬,坞排综合班的成员们都坚守岗位,守护着一艘艘舰船的上岸和下海。由于坞排作业受潮汐高低影响,而涨潮往往出现在下半夜,通宵达旦也成了他们的工作常态。

“做这份工作首先要喜欢,才能坚持下去。”49岁的黄卫权是坞排综合班的副班长,也是整个班组中年龄最大、资历最深的成员。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让他的皮肤变得黝黑,这位老前辈对这坞排作业这一工种的认可影响了一位位年轻成员,“自豪”、“喜欢”成了他们对工作脱口而出的评价。

台风天里驻守抗台一线的抢险人员

“每到台风季节,我们要根据指挥部的部署全员24小时待命,一直到防风指令解除。”班长卢烈林告诉记者,台风天里,班组要参与到船体加固、船身固定等防台风抢险救灾行动中,迎战台风侵袭,全力化解险情。

“台风天风大浪大,移船过程中绳子可能会断,有很大的危险性。”两年前,在一次强台风正面登陆时,海面上风急浪高,人在码头根本站不住脚,随时都有被大风刮走的危险。班长带领全体班员穿着救生衣、顶着狂风暴雨,冒着生命危险,手挽手趟着1米深的海水,一步一步挪到码头,在与风雨搏斗中对厂修舰船的防风钢缆进行调整。刚排除了险情,又发现停靠在码头的一艘舰船因强风和迅速上涨的潮水,船头碰垫挂在码头上,导致该船出现倾斜,班组员工马上用竹竿顶、用钢管推,使出浑身力气把碰垫移开,这才得以脱险。

正是该班组在每次抗台风抢险中表现出的不怕苦累、连续作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才确保了海军战舰及工厂财产、人员安全。

为军工事业共同奋战的团结队伍

“团队、选择、创新、服务、增效、共赢”12字是华海船厂厂长张利辉提出的核心管理理念,将“团队”二字摆在首位,正是坞排综合班全体成员所践行的。默默无闻的11个人,每个人的力量再小,汇聚在一起时也变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正如班长卢烈林所说:“我们每次任务基本都是11个人全部出动,我们是一个团队。”

今年26岁的陈伟东是班组里年纪最小的成员,他在去年5月才加入这个班组,言谈中满是对前辈的尊敬和对这个大家庭的喜爱。“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坞排这个集体非常和睦,老同志们一直关心我,我能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在他看来,一群人在抢险工作中齐声高喊口令的场景让他铭刻在心,而一句“我做军工我自豪”也是这些年轻班组成员的心声。

因为工作性质特殊、危险性高,卢烈林、黄卫权等老同志时刻谨记班组安全教育,通过以老带新向年轻成员灌输安全理念,连年确保工厂所有军用、民用舰船修理过程中坞排生产作业安全零事故。

自成立至今,该班组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曾被南海舰队装备部和工厂评为“先进基层单位”、“先进集体”及“质量信得过班组”。该班组计划任务完成率100%,各项工程一次检验合格率≥98%,保障的舰船一次试航交验合格率100%。他们不畏困难、勇于担当,真正做到急部队装备保障之所急,想部队装备保障之所想,保障了部队舰船坞排使用的各种需求。

本报记者 陈欣琪

新闻推荐

汕头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副主任沈文英: “34年护士生涯,我无怨无悔”

汕头市中心血站里从业超过30年的三位护士。左一为沈文英。编前语冰心老人曾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播种,随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