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潮剧文化传承“接力棒” 韩师校园唱响潮剧 汕大学子日本表演

汕头日报 2019-05-08 08:53

汕大“新绿”报道团成员李梓毅在京都外国语大学演唱潮剧

韩师学生学唱潮剧

韩师学生学演潮剧

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在新文化的冲击下,相比于互联网以及其它高新技术,传统潮剧文化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吸引力并不高,戏剧经常被认为是一种远离青少年的文化形式。然而,如今在“象牙塔”的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群为潮剧文化鼓与呼的大学生,他们或通过学校社团交流传播潮剧文化,或借出国文化交流契机,把潮剧表演带到国外,他们在传播潮汕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潮剧艺术的魅力。

韩师:这里有一个温暖的“潮剧之家”

潮剧独特的地方色彩受年轻一代青睐

每逢周末,在韩山师范学院的多媒体教室,经常会传来潮乐潮曲的声音,这是该校潮剧雅音学社每周定期进行的潮剧教唱活动。据了解,潮剧雅音学社自2010年成立以来,为弘扬潮剧文化,提高社员们对戏剧的欣赏水平,每周都开展相关的活动,社员们结合大家周末的空闲时间,由各部长自主开展培训,如学术部开展潮剧教唱活动、化妆部开展化戏妆培训活动、宣传部开展宣传工作培训活动等。

潮剧唱念做打表演细腻生动,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潮剧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年轻一代的接力。“为了让潮剧能够被更多年轻人所认识,学校成立了潮剧雅音学社,助力文化保护与传承,让学生感受潮剧的魅力,也更加深入了解潮剧和弘扬潮剧文化”,潮剧雅音学社指导老师吴榕青表示,社团虽然是少数人的群体,但他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年轻一代对潮剧艺术的热情,“潮剧这一极具独特地方色彩的文化受到年轻一代青睐,社员们积极地学唱学做,认真地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使我相信潮剧艺术会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平时,潮剧雅音学社还组织社员到广东潮剧院观摩学习、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社员外出采风、到敬老院义演义务活动,在学校举办潮剧科普讲座、大学生潮剧艺术文化节活动、社团成果展活动和其他社团邀请演出活动等。“化妆部是今年刚开设的,服务于大学生潮剧艺术文化节和各种外出演出活动的化妆工作,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进一步了解潮剧文化,提高戏剧欣赏水平”,韩师潮剧雅音学社社长陈佩纯告诉记者,大家在一起学习都有一个共识,希望接过潮剧文化传承的“接力棒”,进一步助力潮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为潮剧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奔走呼号。

外地同学也融入到传播潮剧文化中

“虽然有些同学不是来自潮汕地区,但他们通过参加宣传部、外联部、组策部等不同部门工作而融入传播潮剧文化中来。”据陈佩纯介绍,潮剧雅音学社的社员们除了来自潮汕地区,还有部分是来自梅州、湛江、广州、茂名等地方,除了大部分是女生,其中还有9位男生参加。

从粤西来到粤东,文化差异相对较大,大一的林雨洁就是来自湛江,如今她是雅音化妆部的社员。一开始她对潮剧十分陌生,自从到了雅音学社化妆部接触了潮剧,了解到更多潮汕文化,也喜欢上了潮剧,喜欢不同角色的妆容、服装和唱段。“我本来就很喜欢戏曲,虽然语言不通,但我可以欣赏他们的伴奏、动作和剧情,而且我也发现了潮剧和粤剧有很大的不同,就是潮剧融入了很多潮汕地区当地文化,不管是台词还是情节上都有体现。”

潮剧对于大一学生的陈壮虹来说,就是乡音。她告诉记者,当她听到学校有潮剧雅音学社的社团时,内心无比激动,因为有一群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学习潮剧。“几乎每次教唱我都不缺席,唯一一次潮剧科普课,因为其他事耽搁缺席了,所以一直很遗憾,幸好学校有潮剧欣赏这一门选修课,所以,我毫不犹豫的选修了。”

带着坚守和热爱参加社团了解潮剧

“我从小就跟潮剧有着不可分解的缘分,潮剧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戏曲艺术,更是陪伴我整个童年甚至是余生时光的忠实玩伴”,就读大三年级的林敏表示,潮剧雅音学社给了她自信,任何优秀的文化都值得被一直热爱。“以前我只敢在房间里披上床单当戏服作乐,现在敢登台演唱,对于潮剧,我已经是着迷了。”

“打我记事起,潮剧就经常在我的耳边与梦里飘荡。一路走来,到现在已经第九届,很荣幸我可以加入这个社团,在这个社团交朋友,大家一起举办活动,痴痴地看他们帅气或者漂亮的扮相,听那些熟悉的曲调飘进我的耳朵,然后轻声地跟着他们唱,就像小时候坐在戏台前跟着演员唱一样。”大二学生陈丹萍说。

每年的汇演,对于潮剧雅音学社的社员们来说,是一个大活动,所有在校社员都集体出动共同完成任务,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也从各地赶回来观看社员们的汇演。就读大二年级的陈映颖说,大家在社团里唱潮剧、排练潮剧,学到很多关于潮剧的知识,得到更多接触潮剧名家和登台演出的机会。“这个家很温暖,因为热爱潮剧的大学生太少了,所以我们的相遇显得更加的不容易。平时排练时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不用害怕唱不好只管大胆唱,不用害怕吵到别人只管大声唱。所以大家特别珍惜每次排练相处的机会。”

雅音,扬雅正之音。韩山师范学院这群年轻人在传承和发扬潮剧传统文化中,因为热爱聚到了一起,因为聚在一起,她们有了更强大的力量去弘扬和保护潮剧这朵 “南国奇葩”。

本报记者 陈文惠/文

实习生 陈佩纯/供图

汕大:学子赴日演唱《东吴郡主》选段

在日本唱起潮剧,是种什么体验?近日,2019年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绿”日本报道团(以下简称“报道团”)一行9人以“古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在日本京都、奈良、大阪开展为期11天的采访报道。期间借交流契机,她们与京都外国语大学(简称“京外大”)师生进行文化交流。报道团成员李梓毅来自澄海,是一名潮剧爱好者。交流活动中,她向京外大的师生们介绍了潮剧的起源和发展,并演唱了潮剧《东吴郡主》选段,让首次接触潮剧文化的日本学子赞叹连连。

将潮剧表演带到日本

“报道团除了完成采访,更重要的是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把家乡的文化传播到海外受众面前,对我来说是一件特别难忘的事情。”谈起潮剧的学习经历,李梓毅表示,这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由于家人多是潮剧爱好者,每当村子里邀请潮剧团来演出时,母亲总带着她早早去占座。年幼的她虽未能理解潮剧是什么,但是舞台上动人的故事、演员精美的戏服和动人的唱腔,每次都牵动着她的心。潮剧的“种子”逐渐在她心里发芽。

此次在京都表演潮剧,对她而言也是一场“意外”。在报道团开会的闲暇之际,她分享了一段自己喜欢的潮剧。开始唱时,她一改平时的工作常态,端坐起身姿,拿捏着唱腔,感情充沛的表演让在场的成员纷纷表示很震撼。指导老师加藤隆则当场提议,希望她在日本交流的过程中也表演潮剧,使更多人体会到潮汕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当时觉得很有压力,但又觉得是一个传播潮剧很好的机会。”李梓毅说。

在交流中认识彼此文化

“我想为大家带来我们家乡的传统剧种——潮剧。”在京外大交流现场,李梓毅选择广东潮剧院精品剧目《东吴郡主》唱段,当熟悉的潮剧在京外大响起,2分多钟的表演让在场师生沉浸在潮汕地方特色文化的氛围中。京外大中文系主任竹内诚老师表示,自己多年前曾到访过潮汕地区,但这是他第一次听潮剧,“潮剧太有意思了。”

京外大四年级中文系的小野裕希子表示:“现代日本年轻人很多对传统艺术没有兴趣,但在看完梓毅同学的表演后,很多同学开始意识到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去关注传统艺术,理解历史,为文化传播尽一份力。”

“报道团此行不光在于了解日本文化,还通过接触不同文化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在此基础上,梓毅在日本的古都京都把自己的地方文化展现出来并得到高度评价,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指导老师加藤隆则表示。

潮汕文化与日本文化有共通

日籍老师加藤隆则3年前来到汕头大学,在接触潮汕文化的过程中,他感到很亲切。在李梓毅同学演唱完成后,他特意介绍潮剧演唱时所使用的潮汕方言。“我来汕大以后发现,潮汕方言的发音和日语汉字的读音有很相似的地方。”他说。

他现场举了几个例子,“新闻社”、“自由”、“运动”。他和李梓毅分别用日语和潮汕方言念出,几乎一模一样的读音让在座师生感到很惊讶。加藤隆则说:“日语汉字的读音有2种,音读和训读,音读就是保留中国古代的发音,而潮汕话方言也是保留古汉语。所以,两个不同地方的语言有共同点,不是偶然的事,也有历史的背景。这说明文化往往是传到边缘的地方保留原味。”

“我在京都外国语大学介绍这些理论的时候,日本的同学也感到很震撼,这让他们重新认识文化的根源。”加藤隆则回忆。

本报记者 陈文惠

实习生 付玉梅 董柴玲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95岁卢清群寻澄海亲人

95岁的卢清群现居住在福建省连城县文亨镇,21岁左右被卖。卢清群自述家乡是澄海冠陇乡,家里离市集很近,有很长的街道,家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