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潮人勇闯天下、热爱家乡、感恩回馈的文化特质 国语歌曲《一封侨批》在汕首发

汕头日报 2019-05-06 08:15

本报讯每一封侨批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动情的故事,将海内外潮人的心紧紧相连,寄托无限的乡愁。由著名潮学家林伦伦作词,作曲家、声乐教育家姚峰作曲,女高音歌唱家卢清丽演唱的国语歌曲《一封侨批》日前在汕头首发,引发海内外潮人的共鸣和赞赏。

这首歌创作阵容强大。词作者林伦伦广为人们所熟知,他是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著名汉语方言学家和区域文化研究学者,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原副校长、韩山师范学院原校长。作曲姚峰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协音乐创作委员会委员、深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演唱者卢清丽是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广东省“十百千工程”优秀人才、优秀音乐家。这首歌磅礴大气,满怀深情,讴歌了潮人精神,让人们记住乡愁,留住根脉。

这首歌历史感厚重。潮汕是南中国著名的侨乡,有“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之说。从明清到民国,数以千万计的潮人从原乡下南洋到海外谋生。潮人浓厚的家国观念和感恩的优秀文化特质使他们在海外一旦站稳脚跟便开始了与原乡的家庭亲友的联系;一旦事业有所成就,便回家乡盖宗祠、建医院、办学校,修桥铺路、济危扶困。而这种种的善举,其沟通的主要方式便是侨批。在潮汕侨乡,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侨批,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搜集的侨批数量就达20万封。侨批是银信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国学大师饶宗颐把侨批喻为“海邦剩馥”。2010年3月,包括潮汕侨批在内的“侨批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2年5月,“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档案”。原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在《潮汕侨批萃编·序》中强调:“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正统中一支富有特色的细流;侨批文化又是潮汕侨乡的特色文化资源。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侨批的历史雄辩地说明了潮人恪守信用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没有信用就没有侨批。”

这首歌唱出了潮人的家国情怀。“一封侨批,一头连着番畔,一头连着唐山……”歌中所唱的侨批,是连接唐山(侨乡)和番畔(外国)的精神纽带。曾经,侨批是家长里短、互道珍重的家信;侨批是纸轻意重、互诉衷肠的情书;侨批是侨乡经济的输血管、生命线;侨批局就是进出口贸易公司,也是银行和邮政局的统一体;侨批还是潮人重亲情、讲诚信的产物。据《一封侨批》主创人员介绍,侨批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我们收藏、研究,还值得我们谱成歌曲进行传唱,以传承、讴歌潮人敢于开拓、勇闯天下,热爱家乡、感恩回馈的文化特质,这对于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了解,歌曲《一封侨批》5月2日在公众号“侨批”上发表,即引起广泛的关注。新加坡著名女作家蓉子老师称“歌曲动人心弦,热泪欲滴”;剑桥大学音乐学博士生张曦转发了歌曲并写导言:这首歌让我想起邻居老五婶,一位番客的发妻,在家乡勤操劳,带着儿女等郎归,收到侨批是维持生计,也意味着番畔人还在,还总有一天会。也知道,番客在那边已有妻房,但年年盼,总在说番客要回来。最后,老五婶走了,五十余年的等待,等不回郎,思念埋进了黄土!

《一封侨批》歌词:

一封侨批,

一头连着番畔,

一头连着唐山;

一头是劳生拼死过番客,

一头是娇妻携儿等郎归;

一头是思乡思亲过番客,

一头是父母年老盼儿归。

一封侨批,

批肉浸透亲情,

批壳沾满血泪;

寄来的是艰苦钱银淌血汗,

寄去的是谆谆嘱咐沾老泪。

寄来的是魂牵梦绕家乡梦,

寄去的是日思夜想等郎归。

一封侨批,

道不尽的儿女情长,

一船眼泪,

诉不尽的两地艰难。

一帆问候,

说不完的新奇番畔,

一腔思念,

讲不完的旧事唐山。

(作词:林伦伦 作曲:姚峰 演唱:卢清丽 制作人:李长胜 监制:吴英君)

华人头条号“汕头日报海外版”昨天转发《一封侨批》歌曲后唤起海内外潮人的共鸣,两天即获得一万多点击量。网友“李长胜”留言:“侨批是潮汕先民的一部血泪史!”网友“倪学用”称此歌“写尽艰辛,载满乡愁”。此外,还有不少网友点赞。(侨文 晓红)

新闻推荐

走百里岭南山河 叙美好鮀城故事

身为一个汕头年轻人,在走出校园之际,总有这样的抉择:回到家乡或是到一线城市寻梦呢?但谁又能说,前途与理想,一定须在大城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