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里的红色印迹 汕头市外马路信逸雅园有三处革命史迹,是大革命时期和抗战时期革命活动的地点,承载着潮汕的红色记忆
原外马路73号4楼是华侨互助社旧址,岭东各地青抗会通讯处曾设于此,现已改建为信逸雅园
信安街21号,1926年7月汕头罢工委员会曾在此设立劳动学院培训工人骨干,现改建为信逸雅园
■ 秦梓高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对面新建的信逸雅园里,有3处革命史迹,是大革命时期和抗战时期革命活动的地点,承载着潮汕的红色记忆。
福平路信安街21号
1925年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各地纷纷抗议示威,广州和香港工人举行了“省港大罢工”。汕头海员工会积极响应,提出凡到汕头的外轮,不论来自何方,中国海员一概离船上岸实行罢工。其他工会也行动起来,成立了“汕头对外工会罢工委员会”。为实行对港口封锁还成立了一支500人的工人纠察队。周恩来还发枪支武装工人纠察队,把民族路“红砖楼”拨给罢委会为会址。
为不断提高工人的斗争艺术和政策水平,市总工会于1926年7月在福平路信安街21号开办了“罢工工人纠察队宣传训练班”。由中共汕头地委书记赖先声、地委宣传委员丁愿、《岭东国民日报》社长李春涛、全国总工会代表林昌炽等领导人为工纠队员讲述工运史,国内外形势和工人纠察队的职责与纪律等有关问题。在工纠总队长、共产党员陈振韬带领下,他们分驻在汕头的妈屿岛、惠来的靖海和澳角等地执行任务。纠察队员们风餐露宿,秉公办事,多次同走私、偷渡等犯罪活动进行斗争。当时的《工人之路》专门报道赞扬了工人纠察队员。他们在一年多的罢工期内,没有工资收入,生活十分困难,但仍十分出色地完成了封锁港口的任务,为支援省港总罢工做出重要贡献。
原外马路6号
大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的大潮流下,广东国民革命政府决定讨伐军阀陈炯明。1925年3月7日东征军克服汕头,周恩来积极在汕头市创建中共汕头地方党组织。3月中旬,中共汕头特别支部和共青团汕头特别支部秘密成立。
其时汕头市由于军阀长期统治,进步文化事业受到严重摧残。东征胜利后的汕头青年学生和先进知识分子迫切要求革命精神食粮,特别是对马列主义一类书籍更为热切追求。党内同志也认为必须建立自己的书店,以便提高党员的知识理论水平。为此,中共汕头特支决定创办汕头书店,并以共青团外围组织“汕头新学生社”名义筹办。团广州地委还派来共青团员吴渭鸿担任书店经理。汕头书店于1925年5月在同平路开张。该书店除销售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和宣传国民革命的论著外,还销售马列主义书籍,如《共产主义ABC》《列宁之一生及其事业》等。有些书籍供不应求,汕头书店就设法翻印。汕头书店还承担了中共党刊和进步刊物的特约发行任务,如《响导》《中国青年》《少年先锋》等都是通过汕头书店发行。由于业务发展快,同平路店址已不敷应用,不久搬迁至升平路与永平路转角处营业,但地方还是太小,1926年底又迁到外马路张园内街街口即原外马路6号(现市二医院斜对面)。这个地方较为宽敞,楼下为门市,阁楼可放书,营业更加红火。书店由团汕头地委直接领导。
由于汕头书店为潮汕地区马列主义的传播,为中共党、团组织的思想理论建设和激励国民革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当时汕头的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想方设法破坏书店。1926年时任汕头市长范其务有一天路过书店,借口书店遮阳布篷伸出马路妨碍交通,亲自把布篷扯下来,还动手打了书店伙计吴灵芝一个耳光。
由于汕头书店是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书店,反动派视为眼中钉,欲除去而后快。1925年9月军阀洪兆麟重占汕头时书店被查封。同年11月第二次东征再克汕头时才恢复。但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书店又被国民党潮梅警备司令部查封,汕头书店宣告停业。这是潮汕第一个进步书店,已被载入汕头革命史册,以昭后人。
原外马路73号4楼
1937年9月,汕青救会的工作重点转移以后,在随军工作队和宣传队的帮助推动下,各地青救会如雨后春笋普遍建立起来。为了统一领导各县青年抗日群众运动,加快抗日救亡工作的步伐,成立一个统一的公开的岭东青救总会,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
1938年1月5日,汕头市工委通过汕头青救会发起,召开各地青救会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汕头市与潮梅各县21个抗日团体71位代表。会议决定建立“岭东青年救亡同志总会”,并决定于1月15日在汕头市举行“岭东青救会”成立大会。但是,当筹委会向国民党第五行政区专员公署申请备案时遭到拒绝。
2月上旬,岭青筹委会鉴于当时客观实际,认为成立“岭青总会”还不可能,拟把“岭青筹委会”名字改成“岭东各地青抗会通讯处”。
岭青通讯处设于汕头市外马路73号4楼原华侨互助社楼顶,常务干事有曾应之、徐扬、杜桐等5人,出版《抗敌导报》,成立岭东通讯社。此后建立了潮梅通讯网,各地有约百名通讯员应征。署名“岭东通讯社”的各种新闻和通讯在汕头、香港、汉口、暹罗、越南等地各大报刊上刊登。还从各地得到一千多元出版基金捐款。
至1939年5月,召开各地青抗会临时代表大会时,青抗会会员已达1.2万余人,分布于潮梅地区14个县市、局(南山管理局)。但由于日军的进一步南侵,1939年6月汕头失陷,岭青通讯处也不得不搬迁到揭阳榕城,后又迁往梅县。1940年,在蒋介石发动的反共高潮下,潮梅各地青抗会相继被迫解散,10月岭青通讯处也在反共逆流中结束。
新闻推荐
今年“五一”假期与往年有所不同,假期多了一天,这为市民的出行增加了更多选择的余地,也让部分非传统旅游目的地人气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