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屿灯塔1880年点亮

汕头日报 2019-05-03 08:41

汕头市东南8公里处的南海海域内,汕头港咽喉处,有一座在国际地图中被标注为“Sugarloaf Island”(糖塔岛)的小岛,中文被称为“鹿屿”,本地人又叫它“德洲岛”。

鹿屿岛岸陡峭,尤以东南险要。岛周礁石密布,附近水深5~18米。清光绪六年(1880),为指引进出港船只避险,及指示汕头港方向,一座灯塔在鹿屿东端建成,全国编号28。

鹿屿原灯塔高6.6米,体型小巧,红色圆柱塔身与绿色小圆穹顶的设计令它看起来像是一位灯塔中的“宝宝”。其实它是南海海域最年长的灯塔之一,已有139岁。建塔年代没有电焊工艺,塔身由24块铸铁拼装而成,外观不见拼缝,只有进入灯塔才能看见拼接处。灯塔内部还有另一处巧妙的设计:“防碰头旋梯”。因为空间狭小,钢构旋梯的层级之间接近于垂直角度,但无论走在哪一级阶梯,都不会碰到头。

灯塔发光指引装置与时钟一致,由人工手摇上发条,煤油为发光能源。反射架体由弧形水晶三棱镜片组成,使用白色定光兼红色闪光,红光每半分钟闪烁一次,白光射程10海里,红光射程6海里。1879年,灯塔营建前曾征集各船主意见,船主一致认为,夜航时灯光过强,容易眩目,所以灯塔采用旧式毛管灯芯,发光较为柔和轻淡。另置雾炮两门,在雾、霾等能见度不良的天气时向周围水域过往船只发出持续声响,起到警示作用。

英国人查柏门自1886年4月至1910年6月在鹿屿担任灯塔管理员,并雇请邻近的中国人作为帮工。岛上的伙食问题,由中国人划船到岛外买菜,后来也在岛上开辟了菜地。灯守房附近还种植有葡萄、木瓜等,成群白鹭飞来栖息,白鹭蛋成为管理员查柏门的佐餐。1910年查柏门离职后,管理员一职由华人接任。

1949年,鹿屿灯塔移交汕头海军管理,岛权与塔权收归我国。1982年,鹿屿灯塔移交汕头航标处管理。汕头航标处的航标员是现代的守灯人,默默保障着汕头港往来船只的航行安全。因原灯塔高度较低、灯光较暗,不能满足汕头港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1996年,汕头航标处在原塔附近重建新塔。

新闻推荐

她拍下震撼的冰岛极光 62岁的徐毓芬爱上摄影,醉心旅游

金光穿过犀牛石。教堂极光。从退休后开始外出摄影旅行,几年来走过了十来个国家和地区,在旁人看来难以实现的事...

 
相关阅读